高一物理公式总结(新课改)人教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04/26 04:25:52
高一物理公式总结(新课改)人教版高一物理公式总结(新课改)人教版高一物理公式总结(新课改)人教版http://www.isud.com.cn/soft/sort01/sort0313/sort0316

高一物理公式总结(新课改)人教版
高一物理公式总结(新课改)人教版

高一物理公式总结(新课改)人教版
http://www.isud.com.cn/soft/sort01/sort0313/sort0316/down-13448.html
高一物理公式总结
一、 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 –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 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 +Vt^2)/2]1/2 6.位移S= V平t=Vot + 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o):m/s
加速度(a):m/s^2 末速度(Vt):m/s
时间(t):秒(s) 位移(S):米(m) 路程:米 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
.

高一物理
第一章 力
1. 重力:G = mg
2. 摩擦力:
(1) 滑动摩擦力:f = μFN 即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2) 静摩擦力:①对一般静摩擦力的计算应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切记不要乱用
f =μFN;②对最大静摩擦力的计算有公式:f = μFN (注意:这里的μ与滑动摩擦定律中的μ的区别,但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是一样的)...

全部展开

高一物理
第一章 力
1. 重力:G = mg
2. 摩擦力:
(1) 滑动摩擦力:f = μFN 即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2) 静摩擦力:①对一般静摩擦力的计算应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切记不要乱用
f =μFN;②对最大静摩擦力的计算有公式:f = μFN (注意:这里的μ与滑动摩擦定律中的μ的区别,但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是一样的)
3. 力的合成与分
(1) 力的合成与分解都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 具体计算就是解三角形,并以直角三角形为主。
第二章 直线运动
1. 速度公式: vt = v0 + at ①
2. 位移公式: s = v0t + at2 ②
3. 速度位移关系式: - = 2as ③
4. 平均速度公式: = ④
= (v0 + vt) ⑤
= ⑥
5. 位移差公式 : △s = aT2 ⑦
公式说明:(1) 以上公式除④式之外,其它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2)公式⑥指的是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之值恰好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速度,这样就在平均速度与速度之间建立了一个联系。
6.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下列规律成立:
(1). 1T秒末、2T秒末、3T秒末…nT秒末的速度之比为: 1 : 2 : 3 : … : n.
(2). 1T秒内、2T秒内、3T秒内…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2 : 22 : 32 : … : n2.
(3). 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 : 3 : 5 : … : (2 n-1).
(4). 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1 : 3 : 5 : … : (2 n-1).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1. 牛顿第二定律: F合= ma
注意: (1)同一性: 公式中的三个量必须是同一个物体的.
(2)同时性: F合与a必须是同一时刻的.
(3)瞬时性: 上一公式反映的是F合与a的瞬时关系.
(4)局限性: 只成立于惯性系中, 受制于宏观低速.
2. 整体法与隔离法:
整体法不须考虑整体(系统)内的内力作用, 用此法解题较为简单, 用于加速度和外力的计算. 隔离法要考虑内力作用, 一般比较繁琐, 但在求内力时必须用此法, 在选哪一个物体进行隔离时有讲究, 应选取受力较少的进行隔离研究.
3. 超重与失重:
当物体在竖直方向存在加速度时, 便会产生超重与失重现象. 超重与失重的本质是重力的实际大小与表现出的大小不相符所致, 并不是实际重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只是表现出的重力发生了变化.
第四章 物体平衡
1. 物体平衡条件: F合 = 0
2. 处理物体平衡问题常用方法有:
(1). 在物体只受三个力时, 用合成及分解的方法是比较好的. 合成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合成转化成两个平衡力来处理; 分解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分解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
(2). 在物体受四个力(含四个力)以上时, 就应该用正交分解的方法了. 正交分解的方法就是先分解而后再合成以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的思想.
第五章 匀速圆周运动
1.对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
①. 线速度的定义式: v = (s指弧长或路程,不是位移
②. 角速度的定义式: =
③. 线速度与周期的关系:v =
④. 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
⑤. 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v = r
⑥. 向心加速度:a = 或 a =
2. (1)向心力公式:F = ma = m = m
(2) 向心力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合外力,在计算向心力时一定要取指向圆心的方向做为正方向。向心力的作用就是改变运动的方向,不改变运动的快慢。向心力总是不做功的,因此它是不能改变物体动能的,但它能改变物体的动量。
第六章 万有引力
1.万有引力存在于万物之间,大至宇宙中的星体,小到微观的分子、原子等。但一般物体间的万有引力非常之小,小到我们无法察觉到它的存在。因此,我们只需要考虑物体与星体或星体与星体之间的万有引力。
2.万有引力定律:F = (即两质点间的万有引力大小跟这两个质点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说明:① 该定律只适用于质点或均匀球体;② G称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N·m2/kg2.
3. 重力、向心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
(1). 地球表面上的物体: 重力和向心力是万有引力的两个分力(如图所示, 图中F示万有引力, G示重力, F向示向心力), 这里的向心力源于地球的自转. 但由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很小, 致使向心力相比万有引力很小, 因此有下列关系成立:
F≈G>>F向
因此, 重力加速度与向心加速度便是加速度的两个分量, 同样有:
a≈g>>a向
切记: 地球表面上的物体所受万有引力与重力并不是一回事.
(2). 脱离地球表面而成了卫星的物体: 重力、向心力和万有引力是一回事, 只是不同的说法而已.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说到卫星就会马上写出下列方程的原因:
= m = m
4. 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和半径之间的关系:
(1). v= 即: 半径越大, 速度越小.
(2). = 即: 半径越大, 角速度越小.
(3). T =2 即: 半径越大, 周期越大.
(4). a= 即: 半径越大, 向心加速度越小.
说明: 对于v、 、T、a和r 这五个量, 只要其中任意一个被确定, 其它四个量就被唯一地确定下来. 以上定量结论不要求记忆, 但必须记住定性结论.
第七章 动量
1. 冲量: I = Ft 冲量是矢量,方向同作用力的方向.
2. 动量: p = mv 动量也是矢量,方向同运动方向.
3. 动量定律: F合 = mvt – mv0
第八章 机械能
1. 功: (1) W = Fs cos (只能用于恒力, 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情况下)
(2) W = pt (此处的“p”必须是平均功率)
(3) W总 = △Ek (动能定律)
2. 功率: (1) p = W/t (只能用来算平均功率)
(2) p = Fv (既可算平均功率,也可算瞬时功率)
3. 动能: Ek = mv2 动能为标量.
4. 重力势能: Ep = mgh 重力势能也为标量, 式中的“h”指的是物体重心到参考平面的竖直距离.
5. 动能定理: F合s = mv - mv
6. 机械能守恒定律: mv + mgh1 = mv + mgh2

收起

物理宇宙公式: △EL = △E○K ; bi + a = △T
(bi =△Ecosθ ; a =ma cosθ)
( △EL 为能量 ;△T为温度;△E 为能强或F力=ma;○K 为空间体积)
从这个简单的宇宙公式直接推演出所有物理公式:公式的简单正好验证了哲学和佛法思想-----宇宙万物万象由简单开始,复杂是简单的积分。它...

全部展开

物理宇宙公式: △EL = △E○K ; bi + a = △T
(bi =△Ecosθ ; a =ma cosθ)
( △EL 为能量 ;△T为温度;△E 为能强或F力=ma;○K 为空间体积)
从这个简单的宇宙公式直接推演出所有物理公式:公式的简单正好验证了哲学和佛法思想-----宇宙万物万象由简单开始,复杂是简单的积分。它是物理学这棵大树的根的公式。
开普勒和他的前辈花了上百年的时间统计出的行星运行规律: R1^ 3 / R2^ 3 = T1^ 2 / T2^2 物理宇宙公式可以轻而易举的推导出来。
同时还推演了牛顿定律公式: F = ma ; F = Gmm / r^ 2
电磁学公式: Q = UI ;W = UIt ;F = BIL ;F = qvB ; F = KQQ / r^ 2
量子力学公式: E = h v
施力距离公式 : S = Vt = a t^2
热力学公式 : S = Q / T ;PV1/T1=PV2/T2
动量冲量公式 : P = MV ;I = Ft
浮力公式: F =ρgV
附能公式: E = MV^2 等等。
宇宙公式解释了很多物理界所要待解的物理疑难现象。这对学习物理和认知现象有很大的帮助。只要记住这个宇宙公式,所有的物理公式就记住了也理解了,具有简化学习内容,理清学习思路。同时也很容易理解其它学科的现象。是莘莘学子的福音,特别是对高考生有莫大的帮助。
例举1: △EL 1 = △E1○K1 △EL2 = △E2○K2 W=FS S=V t = a t^ 2
△EL 1 = △EL2 = W ---- 能量
△E1=F1 △E2=F2 ---- 力
○K=4/3∏R^3 ---- 体积
能量守恒:△EL 1 = △EL2 = W 则:△E1○K1 = △E2○K2

代入得到: ○K1 / ○K2 =△E2 / △E1

4/3∏R1^3 : 4/3∏R2^3 = W/S2 :W/S1
= 1/at2^2 :1/at1^2
R1^3 : R2^3=t1^2 :t2^2 ---开普勒第三定律公式
例举2: 万有引力常数G值计算,以往是实验测得。(引力也称空间让位引力)
由: △E1=F1 △E2=F2 ;△EL = △E○K = W/S ×4/3∏R^3 = 1/at^2×4/3∏R^3
得: R1^3 / t1^2 = K = 3/4∏ × a
由: 地球至太阳的距离: R = 1.496 × 10^11 米
地球的公转周期:T = 365×24×3600 = 3.1536× 10^7 秒
得: K =0.3366522851× 10^19
a = 1.4101658 × 10^19 米 / 秒 -----能量速度或力的速度
由: △E1○K1 = △E2○K2 ;质点 :△E1 = △E2 ;△E1=F1 = △E2=F2
m1a=m2v ; v = 2。99792 × 10^8 米 / 秒 ; a = 1.4101658 × 10^19 米 / 秒
得: m1/m2 = v/a = 2.1259344114 × 10 ^-11 = Mr ----- 质量力半径
得: G = ∏ R = ∏Mr = 6.6786229534 × 10 ^-11 牛
同理:
(地球):同理取月球绕地球的周期时间T^2和所在轨道的空间体积量○K来
计算地球的能量速度或力的速度为:a = 4.26×10^13
V为光速则地球引力常数:G = πV/a = 2.21×10^ -5。同理地球表面的
真空介电、介磁常数之比也是这个值:πε/μ = G。
通过Vm^2 = g/2G = 9.8/2×(2.21×10^ -5) = 471^2(m/s)
得到地球的自转速度为(圈/24小时);再通过
Ve^2 = 2GRVm^2 = 2×2.21×10^-5×6.4×10^6×(471)^2 =7.9^2(Km/s)
得到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地球会以辐射强光、地震、爆开、塌陷、漂移、喷岩、喷火、喷气、改变转速
等来呈现自我调和关系。(估计智利地震使地球转速变快也是因自我调和关系吧!)
例举3: 由宇宙公式:△EL = △E○K 推演得引力公式:F = △E M
(式中F为引力;△E为中心体在R半径上的能量强度;M为被吸引体的质量)
牛顿在引力公式:F=GMm /RR的解释当中说到:1、两个物体间的引力是相互的。 2、且可以作用到宇宙边缘的。这两点在另一个引力公式:F = △E M 的解释为:引力是有范围的且在一定距离中是单一作用的,也就是说太阳系的行星与行星之间是以相排斥作用的,这样才能保持各行星的轨道宽度,太阳对地球有吸引力,而地球对太阳就没有吸引力,因为地球的引力范围到不了太阳的本体。3、对万有引力常数G值的理解应用:6。67× 10 ^ -11牛是类似中子的恒星体(如太阳或无磁钢球)的引力常数值,而类似于质子的星体(如地球或有磁钢球)引力常数值就不是6。67× 10 ^ -11牛这个值了,用这个G值计算地球与月亮的吸引力远不如太阳对月亮的吸引力,但又为何月亮被地球俘获呢?显然是说不通的。其中原因是地球属于质子星体,我们观测到的地球中心轴线总是指向某一角度方向的,说明地球在与其它星体以电磁力方式在相互作用(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电荷---质子与电子的作用),所以地球南北两极是平面的。整个太阳系相对宇宙来说的只是个原子或者说是个分子,太阳系的结构可以反映到微观粒子的原子结构或分子结构。地球的引力常数值是G=2。21× 10 ^ -5牛,用这个值计算地球对月亮的吸引力才远远大于太阳对月亮的吸引力。月亮才会被地球浮获,成为地球的一个卫星。月亮与地球的两极都有明显的凹凸现象,推测地球与月亮的关系就象质子与电子的关系,以电磁力键相互作用。地球电磁力轴线被南北极星占用,月亮是被置换出来的电子成为自由电子绕地球运行。并在地球南极上方的电磁力扩散空间,故而月亮是逐年远离地球的。在地球上只能看到月亮的正面而看不到背面,月球与地球的中心是空的,且内核都是冷的,磁力线出来的一极凸出且是硬质,磁力线进入的一极凹进且是软质。这种现象表明月亮与地球同出一娘胎。
N年以后水星被吸进太阳变为太阳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原子核中的中子质量增加,完成质子转变为中子的过程,又N年后太阳爆炸生出电子星体与质子星体。完成中子衰变过程,这就是时间轮回。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