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疑惑"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这是哪首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05/07 05:25:55
诗词疑惑"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这是哪首诗?诗词疑惑"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这是哪首诗?诗词疑惑"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这是哪首诗?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

诗词疑惑"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这是哪首诗?
诗词疑惑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这是哪首诗?

诗词疑惑"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这是哪首诗?
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这首诗是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杜甫自洛阳返回华州途中所作.卫八处士,名字和生平事迹已不可考.处士,指隐居不仕的人.
  开头四句说,人生动辄如参、商二星,此出彼没,不得相见;今夕又是何夕,咱们一同在这灯烛光下叙谈.这几句从离别说到聚首,亦悲亦喜,悲喜交集,把强烈的人生感慨带入了诗篇.诗人与卫八重逢时,安史之乱已延续了三年多,虽然两京已经收复,但叛军仍很猖獗,局势动荡不安.诗人的慨叹,正暗隐着对这个乱离时代的感受.
  久别重逢,彼此容颜的变化,自然最容易引起注意.别离时两人都还年轻,而今俱已鬓发斑白了.“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两句,由“能几时”引出,对于世事、人生的迅速变化,表现出一片惋惜、惊悸的心情.接着互相询问亲朋故旧的下落,竟有一半已不在人间了,彼此都不禁失声惊呼,心里火辣辣地难受.按说,杜甫这一年才四十八岁,何以亲故已经死亡半数呢?如果说开头的“人生不相见”已经隐隐透露了一点时代气氛,那么这种亲故半数死亡,则更强烈地暗示着一场大的干戈乱离.“焉知”二句承接上文“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诗人故意用反问句式,含有意想不到彼此竟能活到今天的心情.其中既不无幸存的欣慰,又带着深深的痛伤.
  前十句主要是抒情.接下去,则转为叙事,而无处不关人世感慨.随着二十年岁月的过去,此番重来,眼前出现了儿女成行的景象.这里面当然有倏忽之间迟暮已至的喟叹.“怡然”以下四句,写出卫八的儿女彬彬有礼、亲切可爱的情态.诗人款款写来,毫端始终流露出一种真挚感人的情意.这里“问我来何方”一句后,本可以写些路途颠簸的情景,然而诗人只用“问答乃未已”一笔轻轻带过,可见其裁剪净炼之妙.接着又写处士的热情款待:菜是冒着夜雨剪来的春韭,饭是新煮的掺有黄米的香喷喷的二米饭.这自然是随其所有而具办的家常饭菜,体现出老朋友间不拘形迹的淳朴友情.“主称”以下四句,叙主客畅饮的情形.故人重逢话旧,不是细斟慢酌,而是一连就进了十大杯酒,这是主人内心不平静的表现.主人尚且如此,杜甫心情的激动,当然更不待言.“感子故意长”,概括地点出了今昔感受,总束上文.这样,对“今夕”的眷恋,自然要引起对明日离别的慨叹.末二句回应开头的“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暗示着明日之别,悲于昔日之别:昔日之别,今幸复会;明日之别,后会何年?低回深婉,耐人玩味.
  诗人是在动乱的年代、动荡的旅途中,寻访故人的;是在长别二十年,经历了沧桑巨变的情况下与老朋友见面的,这就使短暂的一夕相会,特别不寻常.于是,那眼前灯光所照,就成了乱离环境中幸存的美好的一角;那一夜时光,就成了烽火乱世中带着和平宁静气氛的仅有的一瞬;而荡漾于其中的人情之美,相对于纷纷扰扰的杀伐争夺,更显出光彩.“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被战乱推得遥远的、恍如隔世的和平生活,似乎一下子又来到眼前.可以想象,那烛光融融、散发着黄粱与春韭香味、与故人相伴话旧的一夜,对于饱经离乱的诗人,是多么值得眷恋和珍重啊.诗人对这一夕情事的描写,正是流露出对生活美和人情美的珍视,它使读者感到结束这种战乱,是多么符合人们的感情与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