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和借代的区别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05/10 12:33:04
比喻和借代的区别比喻和借代的区别比喻和借代的区别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也就这样了在修辞教学中,有相当部分同学常常把借喻与借代混为一谈,很难把它们区分开来,常常指鹿为马,让人啼笑皆非。其实,借

比喻和借代的区别
比喻和借代的区别

比喻和借代的区别
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

也就这样了

在修辞教学中,有相当部分同学常常把借喻与借代混为一谈,很难把它们区分开来,常常指鹿为马,让人啼笑皆非。
其实,借喻与借代分属于两种不同的修辞方法,只要我们找准这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就不难将其区分开来。
一、借喻和借代。
(一)借喻及其特征
何谓借喻?要认识借喻,首先的谈谈比喻这种修辞格,因为借喻是比喻的基本类型中的一种。
“比喻就是 ‘打比方’,根据事物...

全部展开

在修辞教学中,有相当部分同学常常把借喻与借代混为一谈,很难把它们区分开来,常常指鹿为马,让人啼笑皆非。
其实,借喻与借代分属于两种不同的修辞方法,只要我们找准这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就不难将其区分开来。
一、借喻和借代。
(一)借喻及其特征
何谓借喻?要认识借喻,首先的谈谈比喻这种修辞格,因为借喻是比喻的基本类型中的一种。
“比喻就是 ‘打比方’,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把抽象的事物变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标志性的词语)。”根据比喻的结构组成可把比喻分成三种基本类型,即明喻、暗喻和借喻。
借喻就是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而是“把喻体直接用在本体该出现的位置。”
例如: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鲁迅《故乡》)这里的“厚障壁”就是比喻“我”和闰土之间在思想感情上彼此不相通或感情上的隔膜。
又如:他这个人最大的缺点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丢了西瓜拣了芝麻。这里的“树木”和“森林”分别比喻局部和整体;“西瓜”和“芝麻”分别比喻“价值大的事物”和“价值小的事物”。
再如:他们在糖衣炮弹面前要打败仗。(毛泽东《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糖衣炮弹”比喻敌人经过巧妙地伪装使人乐意接受的进攻手段。
总之,借喻的实质就是一种比喻,只出现喻体而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的是它的最明显的特征,也因此将它与明喻、暗喻区分开来。
(二)借代及其特征
借代,古汉语中叫“代称”,现在也叫“换名”,“就是不直接说出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事物的名称去替代的修辞格。”
根据借代的方式不同,大致可分为“以部分代整体”、“以特征代本体”、 “以具体代抽象”、 “以专名代泛称”和“借行为代感情”等几种情况。
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这里的“一针一线”指包括“一针一线”在内的所有东西,属于以部分代整体。
再如:然而,圆规很不平,现出鄙夷的神色。(鲁迅《故乡》)
这里的“圆规”就是指“豆腐西施”杨二嫂,因为她的体形就像一个细脚伶仃的圆规,属于以特征代本体。
又如:他之所以这样胆小,就是怕丢掉头上的那顶乌纱帽。
这里的“乌纱帽”就是指官位、职位,属于以具体代替抽象。
又如:你真是当代的活雷锋呀。这里的“雷锋”泛指做好事的人们,属于以专名代泛称。
又如:人们对歹徒李斌当街殴打车娅婷致其死亡的暴行都咬牙切齿。“咬牙切齿”代感情愤怒,属于借行为代感情。
又如:警备队、警察、差役,一概敛迹,不敢下乡敲诈,他们看见农民的梭镖就发抖。“发抖”是“害怕”的结果,代替“害怕”,属于用事情产生的结果代替事情本身,即以结果代原因。
借代的特征有二:
1、借体(被借用的事物)一定是同本体(被代替的事物)有关的事物。
2、本体不出现,且借体大多数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合理的利用借代,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联想,增强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
但使用借喻要注意使用场合。庄重的场合不能用,上下文交代不清不能用,容易引起误解不能用。
二、借喻和借代的区别
借喻与借代从本质来看,它们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方法。它们的共同点是本体不出现,都是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借喻是以喻体代替本体,借代是以借体代本体。
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借代的本体与借体之间有实在的关系,更具体的说,二者之间基本上说都具有整体-部分关系;而借喻的喻体和本体之间没有实在的关系,它们在本质上不同的事物,二者之间是相似的关系。即,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于“相关性”。所以,借喻的本体可以补出来,并且在本体和喻体之间可以加上喻词,而借代的本体和喻体之间是不能加上喻词。
例如 :今天,我在街上遇见了好久不见得“刀疤脸”。 “刀疤脸”是这个人身体的特征,也是这个人身体的一部分,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因此本句属于借代。
又如:敌人躲进乌龟壳里,不敢出来。这里的“乌龟壳”指的是他们修筑的战地工事——碉堡,也就是说,把碉堡比作乌龟壳,碉堡与乌龟壳之间有极强的相似性,故此句属于借喻。
总之,只要掌握了比喻和借喻各自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我们就能把它们准确的区分开来。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