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石壕吏写个结尾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04/29 03:30:07
为石壕吏写个结尾为石壕吏写个结尾为石壕吏写个结尾石壕吏一、整体把握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到洛阳,看看战乱后的故乡.可是不到两个月,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守河阳,洛阳一带又

为石壕吏写个结尾
为石壕吏写个结尾

为石壕吏写个结尾
石 壕 吏
一、整体把握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到洛阳,看看战乱后的故乡.可是不到两个月,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守河阳,洛阳一带又骚动起来.诗人这时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著名的《三吏》《三别》,就是根据这番经历写成的.其中,《石壕吏》因构思巧妙和情节生动而流传得最广.
这是一首叙事诗,其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致词”.诗的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最后四句是这件事的尾声,暗示老妇已被差吏抓走.
老妇“致词”可分三层:第一层(前六句)写老妇诉说三个儿子全都应征赴邺城作战,已有两个战死沙场,说明这一家人已经为国家作出了重大牺牲.第二层(中间四句)写老妇诉说家中现状.“室中更无人”,隐去“老翁逾墙”一事,是不得已而言.“乳下孙”犹言孙子正在哺乳期间,故其母“未去”,意思是儿媳丧夫,本当改嫁,只因舍不得丢下孩子而仍留家中.“无完裙”,不止于说衣不蔽体,也包含了食不果腹的意思.第三层(最后四句)写老妇自请应役.河阳,这是当时官军退守的地方,她知道那里需要人,自愿为战士们做饭,以保全家中仅存的三个人.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当时思想上的矛盾:他歌颂石壕老妇勇于承担苦难的精神,表明他支持唐王朝进行的这场平叛的战争,希望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但他又写出了老妇一家的悲惨遭遇,这又表明他为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深感悲痛.这一矛盾也反映在《三吏》《三别》的其他五首诗中.仇兆鳌《杜诗详注》引张曰:“凡公此等诗,不专是刺.盖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故可已而不已者,则刺之;不得已而用者,则慰之哀之.”既刺而哀,这正是诗人思想矛盾所在.
这是一首古体诗,内容是叙事性的,但又带有抒情色彩,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处处感到有诗人在.结尾以“独与老翁别”含蓄地写出了诗人的感受,表达了他对这灾难深重的一家人的同情.
二、问题研究
《石壕吏》的构思艺术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情节其实并不简单,但诗人仅用120字就栩栩如生地再现了情节发展的全过程,精炼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归功于诗人构思的巧妙.从诗题来看,主要人物应是差吏,但诗人对他用了暗写,一出场只用“吏呼—何怒”来点出他的威势,此后就让他转入“幕后”.对老妇则用明写,把她所说的那些话写成了一篇“抒情独白”.其实呢,用心品味一番就会发现老妇的话句句都是差吏逼出来的.原来的情形很可能是这样:差吏一进门就问“汝家有男丁否”,老妇答以“三男邺城戍……”;再问“尚有他人否”,又答以“室中更无人……”;最后是差吏仍逼着要人不已,老妇只好“请从吏夜归”.总之,差吏的“怒”“呼”贯穿在老妇陈情的全过程中,其凶横残暴不言而喻.
诗人明写老妇,暗写差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的思想矛盾.诗人一向憎恨统治阶级压迫人民的行径,但当前这场平叛战争是国家和民族的安危所系,大敌当前,人民应当为此作出牺牲.正是出于这种考虑,他赞扬老妇自请应役的精神,而对统治阶级爪牙的残暴只是含蓄地予以揭露.在《新安吏》《新婚别》《垂老别》诸诗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出诗人的这种心情来.
练习说明
一、研讨下列问题,并背诵这三首诗.
1.有人说,《石壕吏》中老妇的“致词”全都是吏逼问出来的.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
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这首诗构思的巧妙.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最好先让学生了解故事发展的全过程,要把学生带到诗的情境中来.例如差吏抓丁为什么要利用夜间?老翁为什么要“逾墙”?“泣幽咽”者是谁?把这类问题弄清楚了,才能进入诗境.
参考答案见“课文研讨”.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一联可作两种解释:(1)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2)以花、鸟拟人,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而惊心.你赞成哪一种解释?理由是什么?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设题目的是使学生进入诗中境界.应当注意的是,诗可以有多种解读,但须言之成理;教师可以谈谈自己的见解,但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不同见解.
参考答案见“课文研讨”.
3.《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作具体解释.
这首诗意境深远,初二学生由于阅历尚浅,恐不易领会.设题目的是通过对“望”的角度的分析,初步探知诗的大意.要一层一层地说来,先疏通文意,然后启发学生运用想像来描绘诗中的图景.
参考答案见“课文研讨”和“有关资料”.
二、把《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叙文或一幕短剧.
〔提示〕石壕吏和老妇人是诗中的主要人物,要善于运用想像来刻画他们各自的动作、语言和神态;还要补充一些事实上已经发生却被诗人隐去的故事情节.
石壕吏中泣幽咽的是老翁,老姬被抓走了,从“独与老翁别”中看出来?本文的主旨是揭露了兵役制度的黑暗,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