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怎样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04/28 00:08:17
中国共产党怎样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怎样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怎样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一)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土地革命战争思想和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发展道路.在领导中国革命的长期过程中,党逐

中国共产党怎样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怎样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怎样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一)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土地革命战争思想和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发展道路.在领导中国革命的长期过程中,党逐渐认识到,占中国人口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农民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主力军.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就必须首先领导农民在农村中发动土地革命,建立人民武装,发展游击战争,进而联合其他革命力量,建立革命根据地和革命政权,以此为基础,逐步扩大,实行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最终取得全国的胜利.无产阶级领导的这种农民土地革命战争,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时代还是不可设想的.虽然马克思、恩格斯都注意到要争取农民作为无产阶级的同盟军,但西欧的农民(他们的情况跟中国的农民很不同)却缺乏革命的要求,而当时革命无产阶级的力量又还没有发展到东方.列宁提出了东方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注重领导农民革命斗争,但是列宁的党并没有领导农民斗争的足够的经验,十月革命的土地归农民的口号是由夺取了政权的无产阶级宣布和实现的,而不是由农民通过自己的革命斗争实现的.真正解决领导农民革命斗争的任务,不能不历史地落在中国这个东方大国的共产党人身上.在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失败以后,中国的城市无产阶级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之下,既不能通过民主制度合法地争取自己的生存权利和实现自己的政治要求,又不能通过组织城市武装起义夺取政权.这种形势要求党非把主要的力量转向反革命势力相对薄弱的农村不可.中国的广大农民,特别是贫农,生活极端贫苦,有革命的迫切要求.因而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革命斗争,不但是中国农民的唯一出路,也是中国革命的唯一出路.首先指出这一点的是毛泽东.他在领导秋收起义未能达到党所预定的夺取城市的目的之后,毅然决然地把失败了的队伍领上了湖南江西边界中段的井冈山,创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他在理论上论证了在全国的反革命形势下为什么小块红色政权能够存在.以后,他又在江西南部、福建西部领导建立了大片的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并且在理论上进一步指出这种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将可能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实现.在红军长征到达陕北,经过八年抗日战争和三年解放战争以后,众多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终于胜利地发展成为伟大的人民共和国.党究竟是依靠什么力量造成了这样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呢?当然我们决不能忽视城市各阶层人民(以工人和青年学生为先锋)在开辟革命战争的“第二战场”中的作用,但是革命的主力,无疑是接受了无产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的农民,亦即贫农和它的同盟军中农.中国共产党在一个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东方大国里成功地解决了革命基本动力问题,成功地解决了坚定地依靠农民并给农民以革命政治教育和严格组织训练的问题.党把如此众多的出身小生产者的农民在斗争中教育改造成为共产主义战士,成为人民军队的优秀指战员和坚定的党的干部,这在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中国的迫切要求土地和其他生活权利、贫苦而缺少文化的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教育下,竟可以激发出如此伟大的革命潜力,可以组织成如此有高度觉悟和严格纪律的队伍,可以经受穷凶极恶的阶级敌人和民族敌人所施加的如此长时期、大规模的围攻和迫害,可以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如此令人难以置信的人间奇迹: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新发现,也是中国历史和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新发现.
  (二)提出了关于人民军队和人民战争的一系列创造性思想.农民的土地革命之所以能够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之所以能够建立,是同有一支由党所独立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分不开的.当毛泽东在一九二七年“八七会议”上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口号时,他并不是第一个发现这个真理的人,因为历史上很多统治者或统治地位的追逐者都懂得它,历代农民起义的领导者和组织者都懂得它,欧洲有工人武装起义传统的党也曾经懂得它,而且中国共产党自己也曾领导过上海工人的三次武装起义.他只是在当时不与国民党争军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机关内第一个说出了这个真理.蒋介石的反面教员的作用教育越来越多的共产党员拿起了枪杆子,同反革命作斗争.中国成立了工农红军.红军的名字是从俄国学来的,但是中国红军是在农民革命斗争中由下而上发展起来的,这与俄国红军是在革命胜利以后由上而下成立起来的情况很不相同,由此也就产生了中国人民军队独立形成的一系列至今在世界上少有的特点.毛泽东把红军的性质规定为“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他说:“红军决不是单纯地打仗的,它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之外,还要负担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任务”,否则“就是失去了打仗的意义,也就是失去了红军存在的意义”.红军既是这样的组织,就必须接受党的绝对领导,就必须进行革命的政治思想工作,就必须实行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争取敌军的原则,就必须实行“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军事民主”,就必须遵守最严格的群众纪律,不但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时时处处为群众服务,而且要在党的领导下组织群众进行各种革命斗争.党在创建武装力量和领导武装斗争中,实行并坚持了诸如党委统一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党支部建在连上、设立政治委员和政治工作机关等一系列重要制度,以确保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使红军完全地、无条件地置于党的领导之下,成为实现党的纲领、路线的忠实工具,从而科学地规定和处理了无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军队的关系.这样,红军就成为名副其实的人民武装力量.红军后来改名八路军、新四军,后来又改名人民解放军,军队的环境尤其在建国以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这些建军的根本原则却没有也不容许任何变化.建国以来,人民解放军始终是人民共和国的坚强柱石,是人民利益的忠诚保卫者.人民解放军的许多部队长期驻守在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的边防地带,帮助驻地(多数是少数民族地区或者海岛)的建设,发展和维护广大高寒地区的交通运输,他们默默地克服着常人所难以想象和忍受的危险、痛苦和困难,包括必要时击退侵略者的挑衅和入侵,不屈不挠地为祖国和人民的安宁奉献着一切.人民解放军经常担负着繁重的训练、建设和生产的任务,经常出现在一切发生巨大的自然灾害或人民迫切要求紧急援救的地方,而且经常地在地方党委和地方政府的统一组织领导下,同各族人民一起积极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和军民共建精神文明的活动.解放军中大量涌现雷锋式直至苏宁式的既尽忠职守又忘我地为群众为战友服务的英雄模范人物不是偶然的.由于具有同人民群众的这种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我军在军事上就形成了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这套战略战术使我军在十年内战时期和八年抗战时期得以战胜比自己强大许多倍的敌人,而在三年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得以迅速地最终地消灭国民党反动派的八百多万军队,比预计的时间更早地完成了解放中国大陆的任务.这种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的内容,随着战争形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十年内战时期的战略,毛泽东曾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加以总结;抗日战争时期的战略,毛泽东曾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中作出规定;而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问题,毛泽东曾提出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当然,将来可能发生的强加于我国的战争,由于战争条件和军事技术的不同,一定会使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产生更多的新的变化.我军在现阶段所紧张进行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正是瞄准着风云变幻的未来世界的.但是如同我军是人民军队这个根本特征不会变一样,我军所进行的战争是人民战争这个根本特征也不会变.人民军队这个关于武装力量的新概念,它在国家生活、社会生活中的新作用以及随之而来的人民战争所形成的战略战术的新特点,不但在革命史、军事史和军事学上有其伟大的意义,而且在国家发展史上和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上写下了崭新的篇章.
  (三)在与其他政治力量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上创造了独特的经验,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和策略原则.革命需要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在革命发展的特定的阶段还需要同资产阶级政党建立统一战线,这都不是中国共产党的创见.早在《共产党宣言》里就写着:在德国,只要资产阶级采取革命的行动,共产党就同它一起去反对专制君主制、封建土地所有制等等.但是历史地回顾一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建立统一战线方面的成功经验确实是不多.在中国共产党怎样与国民党建立或保持统一战线的问题上,共产国际的指导就往往(不是全部)是不中肯的甚至是错误的.这种指导使第一次国共合作归于失败(当然,中国共产党内陈独秀主义的领导仍然要负主要责任),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战争)中也曾造成一个时期的混乱,只是由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进行抵制,才避免了这种混乱的发展.抗日战争的八年是国共两党既合作而又尖锐冲突的八年.这次国共不同于西欧国家共产党与社会党所曾形成过的合作(当然国民党也不同于社会党),一则这种合作没有正式的书面的协定,没有一定的规章可循;二则这种合作是两个拥有各自的武装力量和政权的政党之间的合作,而且一方居于中央政府的地位,还采取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另一方既不被承认为合法的地方政府,又不能把自己的活动局限于地方政府的范围.后者的力量远弱于前者,而在政治上远强于前者,它必须在斗争中求生存,而又确能在斗争中求发展.中国共产党能够在这种又联合又斗争的形势中求发展,这首先是因为国共两者的团结是为了共同抗日,在它们两者之外有一个共同的敌人日本侵略者,在日本占领区(敌后)共产党大有发展的余地;其次还因为在国民党统治区,国共两者之外还有一个中间派,而中间派正是共产党所必须争取和可以争取的同盟军.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正确地认识了和巧妙地利用了这种十分错综复杂的形势,提出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以斗争求团结”,在斗争中“有理、有利、有节”等一系列方针政策,使得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和其他人民力量渡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惊涛骇浪,最终由对国民党的劣势变为对国民党实质上的优势.诚然,这样的变化之所以发生,根本上是由于党站在坚持抗战坚持进步的立场,站在坚持人民利益的立场,但是如果不是坚持实行以斗争求团结的统一战线方针,得到这样的结果是不可能的.统一战线原则的具体运用,要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情况,这里没有简单的公式可以套用.要在统一战线中实行以斗争求团结,不要说做起来很困难,就是想起来也会使不深通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人感到大惑不解.中国共产党不但由此证明自己在统一战线问题上远胜于共产国际的策略家,而且由此对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和世界政治斗争理论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理论自然不限于对待国民党,也包括对待一切其他同盟者.毛泽东曾多次着重指出,共产党员在社会上总是少数,党外的人总是多数,所以党员总是要和党外的人合作.中国共产党所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与党外人士的共同努力分不开的.关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民主人士的合作,可以总结的宝贵经验很多,可惜这里限于篇幅,不能加以论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统一战线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方面,而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到现在的十多年中,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联合已经日益制度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党在这种多党合作制度中的领导地位一定不能动摇,这已经是实践所证明的了.
  (四)创造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中国共产党从最初成立时的五十多个党员发展到现在的五千零三十二万党员,成为中国的领导党和世界最大的共产党,在党的建设理论和实际工作中当然有丰富的成就.我们在本文前面所说的领导农民土地革命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领导人民战争、领导革命统一战线,这些都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无疑是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建设方面的突出贡献之一.这是中国党的长期革命斗争必须坚决依靠群众支持和集中群众智慧的表现.毛泽东关于共产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关于人民群众必须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可能来源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运动,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和“工人阶级的解放应当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事情”的思想.而毛泽东提出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观点,则出自他的首创.关于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毛泽东有过许多的精辟的论述.邓小平同志在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曾经这样解释毛泽东所倡导的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简单地说来,它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在一方面,它认为人民群众必须自己解放自己;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党对于人民群众的领导作用,就是正确地给人民群众指出斗争的方向,帮助人民群众自己动手,争取和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因此,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和依靠群众,而不能脱离群众,不能站在群众之上;每一个党员必须养成为人民服务、向群众负责、遇事同群众商量和同群众共甘苦的工作作风.在另一方面,它认为党的领导工作能否保持正确,决定于它能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按照毛泽东同志所起草的党中央《关于领导方法的决定》的话来说,就是‘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去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样,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就由党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党除了阶级和人民的利益以外没有特殊的利益的观点,上升到只有革命的阶级、革命的群众作为先进的生产力和先进的生产关系的代表,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这个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水平,上升到人的认识的正确与否,只有客观的社会实践的检验才是唯一标准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的水平了.
  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一直是党对待劳动群众、革命群众的指针,是使党与广大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党在居于执政地位以后,特别是党在执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党与群众的密切联系出现了某些松弛的现象.一部分群众对党内的某些腐败现象的不满,为少数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所利用,成了一九八九年春夏之交政治动乱和北京反革命暴乱的诱因之一.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这个事实极为重视.为了坚决改变这种状况,在一九九○年三月,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专门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决定指出:“力争今明两年在密切党群关系方面取得明显进步,实实在在地解决群众最关心而又有条件解决的问题.从今年起,每年年终总结工作,都要结合检查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办法,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考评干部,以利于不断改进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
  (五)提出了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和正确区别、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的原理.正确处理党内矛盾,是党的建设的另一个重大课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关于党内斗争的讨论很多,却很少提出过正确处理党内矛盾的原则问题.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要求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统一全党的思想,并且要求用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所作的决定统一全党的行动.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党内的思想不一致、行动不一致是难以避免地常常发生的,像中国共产党这样的大党尤其难以避免.为了保持党的纪律、团结和战斗力,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就成为党的生活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中国党的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几次重大的党内斗争,其中有不少是错误的,所用的方法和所得的效果都是很不好的.一九四二年,毛泽东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为了教育团结在第三次“左”倾路线中犯了错误的绝大部分同志,提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也叫做“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思想教育从严,组织处理从宽,从而达到了团结全党的目的.一九四五年四月,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空前地统一了全党的认识,为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举行准备了充分的条件,而七大的圆满成功又为后来的人民解放战争的巨大胜利奠定了思想、政治、组织的基础.随后,党又扩大了应用这个方针的范围,在处理领导与群众的关系,处理军民关系、官兵关系,几部分军队、几部分干部之间的关系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成功.全国解放以后,毛泽东又把这个方针应用到对民主党派和工商界方面来,并在一九五七年二月根据这个方针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对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的原则和方法加以系统的说明.尽管从一九五七年夏季反右派扩大化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这段期间,这个方针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但是它毕竟已经在全党形成了长时期的历史传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深远的影响.正是根据这个方针,党在邓小平同志领导下成功地处理了“文化大革命”十年所遗留的异常繁重复杂的问题.接着,在一九八一年六月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又一次空前地统一了全党的认识,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保证了十年来的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顺利发展.对于一九八九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的处理,党同样是按照正确处理党内矛盾、正确区别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的方针进行的,因而迅速恢复了国内局势的稳定.实践证明,这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党的建设理论和政治理论的重要贡献之一.
  关于正确区别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原理,还有另一方面的重大意义.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毛泽东指出,在基本完成了经济战线的社会主义革命以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各派政治力量之间的阶级斗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在意识形态方面的阶级斗争,还是长时期的,曲折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无产阶级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改造世界,资产阶级也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改造世界.在这一方面,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谁胜谁负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随后不久,毛泽东又针对美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的方针,指出中国国内这种阶级斗争将要长期存在的国际背景,要求全党和全国人民严重注意防止帝国主义和平演变的危险.这是社会主义条件下敌我矛盾的新形态.毛泽东的这个英明的预见,已经为多年来特别是近年来的国内国际政治生活所证实.这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又一重要贡献.
  (六)创立了完整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列宁在一九二○年提出过“落后国家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过渡到苏维埃制度,然后经过一定发展阶段过渡到共产主义阶段”的设想,但是由于缺乏实际经验,不可能形成成熟的见解.在这个问题上,中国革命创造了新经验,毛泽东据以对马克思主义作了新的贡献.毛泽东在一九四○年一月写成的《新民主主义论》一书,对于受十月革命影响、无产阶级及其同盟者的政治力量比较强大而资产阶级的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积极性比较薄弱的国家,革命人民应该建立一个怎样的国家,在这个国家里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应该是怎样的,这个国家的前途是什么等问题,作了系统的回答.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创立完整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因为他们这时已经拥有大面积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和大量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已经在抗日战争的发展中证明他们的军事主张和政治主张是正确和有效的,而且已经拥有多方面的丰富的政治经验,在人民中间享有崇高的政治威信,足以对未来中国的前途拥有有决定影响的发言权.诚然,《新民主主义论》书中所引据的斯大林所说的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中,任何民族问题,任何反帝国主义斗争都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的论断(这个论断是从对世界革命形势的过高估计作出的),后来并没有为世界历史所证明;毛泽东后来也对这个观点作了公开的修正(见《毛泽东选集》第二版第二卷第710页注[17]).中国后来的历史发展完全证明了《新民主主义论》的预见.
  (七)为和平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新经验.这实际上是新民主主义理论和政策的必然的进一步发展.毛泽东在一九五三年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后来的实践证明,实现国家工业化需要更长得多的时间.在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却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而后一个任务是比预期的时间更早地完成了.这里不讨论在完成这个任务中有些什么简单化或其他可以避免的失误,而只讨论对资本主义经济实现和平改造的这一历史的创举.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都曾设想过取得国家政权的无产阶级可以对资产阶级采取赎买的方法.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机会实现他们的设想;列宁在一九一八年和一九二一年两次提出赎买的主张,但都因得不到俄国资本家的合作而失败.中国共产党则处在很不相同的历史条件之下: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曾经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解放战争中政治上大部分中立,一部分有影响的人士表现进步,拥护新民主主义,故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工商业者)作为一个集体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有代表人物参加政府机构;在建国初期经营发生困难的一部分民族工商业者大都要依靠政府的支持,后来他们对于人民政府和国营经济的依赖程度愈来愈深愈广(尽管中间又经常发生冲突甚至严重冲突);他们表示拥护政府的国家资本主义政策和它的分配政策,即他们只从企业盈余中领取四分之一左右作为股息红利,而其余则分别归为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和职工福利奖金;最后,他们拥护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他们同意只接受一定时期内按核定的私股股额每年领取百分之五的股息.这样,中国就得以在一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大国中,完全以和平方式有秩序地实现了社会主义思想有史以来先进的思想家们所提出的以赎买方法解决资产阶级问题的伟大设想.今后人类在遇到类似情况时也许还会比中国共产党人做得更完善,但是中国的这个经验无疑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巨大的智慧和创造性.
  中国共产党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方面也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这些宝贵经验决不因为后来变得极端刻板化的、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人民公社体制按广大农民的要求改变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而失去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适合我国目前农业生产力水平的经营形式,它在土地公有、大型农田基本设施和大型农机具公有、乡镇企业基本公有、乡、村两级经济组织对个体农户的生产和经营进行协助、服务和调节(所谓“双层经营”)等方面,都继承和巩固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积极成果.

中国共产党怎样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当今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创造性的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 我们学了英国宪章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这一课.围绕这一课老师出了一道题.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是怎样创造性的发展马克思主义 中国领导人谁提出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发展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是怎样创造性地发展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同志们快点咯我等着嘞~ 结合历史谈谈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种选择有何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相结合探索出了怎样的革命道路 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论文,1500左右, 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 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主要创立了哪些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与马克思主义有怎样的关系? 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阐述,六百字以上急用谢谢 为什么中国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是怎样产生与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是怎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