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什么是中微子,谢谢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04/30 02:27:38
请问什么是中微子,谢谢请问什么是中微子,谢谢请问什么是中微子,谢谢1.中微子简介中微子又译作微中子,是轻子的一种,是组成自然界的最基本的粒子之一,常用符号ν表示.中微子不带电,自旋为1/2,质量非常轻

请问什么是中微子,谢谢
请问什么是中微子,谢谢

请问什么是中微子,谢谢
1. 中微子简介 中微子又译作微中子,是轻子的一种,是组成自然界的最基本的粒子之一,常用符号ν表示.中微子不带电,自旋为1/2,质量非常轻(小于电子的百万分之一),以接近光速运动. 粒子物理的研究结果表明,构成物质世界的最基本的粒子有12种,包括6种夸克(上、下、奇、粲、底、顶),3种带电轻子(电子、缪子和陶子)和3种中微子(电子中微子,缪中微子和陶中微子).中微子是1930年德国物理学家泡利为了解释贝塔衰变中能量似乎不守恒而提出的,五十年代才被实验观测到. 中微子只参与非常微弱的弱相互作用,具有最强的穿透力.穿越地球直径那么厚的物质,在100亿个中微子中只有一个会与物质发生反应,因此中微子的检测非常困难.正因为如此,在所有的基本粒子,人们对中微子了解最晚,也最少.实际上,大多数粒子物理和核物理过程都伴随着中微子的产生,例如核反应堆发电(核裂变)、太阳发光(核聚变)、天然放射性(贝塔衰变)、超新星爆发、宇宙射线等等.宇宙中充斥着大量的中微子,大部分为宇宙大爆炸的残留,大约为每立方厘米100个. 1998年,日本超级神岗实验 [1] 以确凿的证据发现了中微子振荡现象,即一种中微子能够转换为另一种中微子.这间接证明了中微子具有微小的质量.此后,这一结果得到了许多实验的证实.中微子振荡尚未完全研究清楚,它不仅在微观世界最基本的规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与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有关,例如宇宙中物质与反物质的不对称很有可能是由中微子造成. 由于探测技术的提高,人们可以观测到来自天体的中微子,导致了一种新的天文观测手段的产生.美国正在南极洲冰层中建造一个立方公里大的中微子天文望远镜——冰立方.法国、意大利、俄罗斯也分别在地中海和贝加尔湖中建造中微子天文望远镜.KamLAND观测到了来自地心的中微子,可以用来研究地球构造. 中微子有大量谜团尚未解开.首先它的质量尚未直接测到,大小未知;其次,它的反粒子是它自己还是另外一种粒子;第三,中微子振荡还有两个参数未测到,而这两个参数很可能与宇宙中反物质缺失之谜有关;第四,它有没有磁矩;等等.因此,中微子成了粒子物理、天体物理、宇宙学、地球物理的交叉与热点学科. 什么是中微子? 中微子个头小,不带电,可自由穿过地球,几乎不与任何物质发生作用,号称宇宙间的“隐身人”.科学家观测它颇费周折,从预言它的存在到发现它,用了10多年的时间. 要说中微子,就不得不提它的“老大哥”——原子基本组成之一的中子.中子在衰变成质子和电子(β衰变)时,能量会出现亏损.物理学上著名的哥本哈根学派鼻祖尼尔斯·玻尔据此认为,β衰变过程中能量守恒定律失效. 1931年春,国际核物理会议在罗马召开,当时世界最顶尖的核物理学家汇聚一堂,其中有海森堡、泡利、居里夫人等.泡利在会上提出,β衰变过程中能量守恒定律仍然是正确的,能量亏损的原因是因为中子作为一种大质量的中性粒子在衰变过程中变成了质子、电子和一种质量小的中性粒子,正是这种小质量粒子将能量带走了.泡利预言的这个窃走能量的“小偷”就是中微子. [编辑本段]2. 中微子简史 1930年,德国科学家泡利预言中微子的存在. 1956年,美国莱因斯和柯万在实验中直接观测到中微子,莱因斯获1995年诺贝尔奖. 1962年,美国莱德曼,舒瓦茨,斯坦伯格发现第二种中微子——缪中微子,获1988年诺贝尔奖. 1968年,美国戴维斯发现太阳中微子失踪,获2002年诺贝尔奖. 1985年,日本神岗实验和美国IMB实验发现大气中微子反常现象. 1987年,日本神岗实验和美国IMB实验观测到超新星中微子.日本小柴昌俊获2002年诺贝尔奖. 1989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证明存在且只存在三种中微子. 1995年,美国LSND实验发现可能存在第四种中微子——隋性中微子. 1998年,日本超级神岗实验以确凿证据发现中微子振荡现象. 2000年,美国费米实验室发现第三种中微子,陶中微子. 2001年,加拿大SNO实验证实失踪的太阳中微子转换成了其它中微子. 2002年,日本KamLAND实验用反应堆证实太阳中微子振荡. 2003年,日本K2K实验用加速器证实大气中微子振荡. 2006年,美国MINOS实验进一步用加速器证实大气中微子振荡. 2007年,美国费米实验室MiniBooNE实验否定了LSND实验的结果. [编辑本段]3. 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 中微子是当前粒子物理、天体物理、宇宙学、地球物理的交叉前沿学科,本身性质也有大量谜团尚未解开.在这一领域,大部分成绩均为日本和美国取得.1942年,我国科学家王淦昌提出利用轨道电子俘获检测中微子的可行方案,美国人艾伦成功地用这种方法证明了中微子的存在.80年代,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进行了中微子静止质量的测量,证明电子反中微子的静止质量在30电子伏特以下. 中微子振荡研究的下一步发展,首先必须利用核反应堆精确测量中微子混合角theta13.位于中国深圳的大亚湾核电站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是世界上进行这一测量的最佳地点.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领导的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于2006年正式启动,联合了国内十多家研究所和大学,美国十多家国家实验室和大学,以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俄罗斯、捷克的研究机构.实验总投资约3亿元人民币,预期2010年建成.它的建成运行将使中国在中微子研究中占据重要的国际地位. 中微子具有质量,这是很早就提出过的物理概念.但是人类对于中微子的性质的研究还是非常有限的.我们至今不是非常确定地知道:几种中微子是同一种实物粒子的不同表现,还是不同性质的几种物质粒子,或者是同一种粒子组成的差别相当微小的具有不同质量的粒子. 我们相信,随着人类认识的深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微子之谜终究是会被攻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