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的结束有哪哪些方法?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04/28 22:01:15
数学课的结束有哪哪些方法?数学课的结束有哪哪些方法?数学课的结束有哪哪些方法?小学数学课的收尾策略画龙要点睛,编篓要收口;我们的数学课堂数学也要有结束语,在这里称“收尾”.一堂好的数学课应该在课临结束

数学课的结束有哪哪些方法?
数学课的结束有哪哪些方法?

数学课的结束有哪哪些方法?
小学数学课的收尾策略
画龙要点睛,编篓要收口;我们的数学课堂数学也要有结束语,在这里称“收尾”.一堂好的数学课应该在课临结束的短短几分钟内,甚至是几秒钟内,教师作出“画龙点睛,统摄全课”的总结,给学生留下余趣犹存,遐想无穷的余音.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充满希望、精神抖擞地进教室,又要让学生带着质疑走出教室,使学生对学习充满永不满足的信念.我在多年的教学中,摸索到了一些数学课“收尾”的方法.
一、“新奇法”
小学生都很幼稚而且好奇,如果在课的结尾有一点新鲜的味道,结束时有一点新奇感,那么会记忆深刻,而且一直想这样玩.
我在教学“约数和倍数”时,当下课铃快响的十几秒钟内,我从容地面对学生,黑板上写了个“2”,请学号是2的倍数的学生先离开,再写3和5让学号是3和5的倍数的学生离开,最后我再问:“我出哪个数,大家都可以走呢?”学生略加思考,异口同声地说“1”,余下的学生也在铃声中欢天喜地地离开教室.
二、概括法
把一节课的内容高度浓缩、高度概括,会给学生更精、更深的印象,起到整理思维、加深理解、巩固记忆的作用.
我在“简便计算”一课结束时,结合例题,以“拆”“并”“转”“略”四字概括总结全课,如:
125×32×25 把32拆成8×4
7.32-2.25-0.75+3 把2.25和0.25并起来
7÷10/29 + 3 ×2.9 把÷10/29转化为×2.9
当运算中有0和1时,可以省略某些计算步骤.
三、操作法
小学生活泼好动,我顺应这一心理,在课结束时,精心设计动手操作的结尾,使学生在动手中深化理解新知.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一课时,让学生将一个大长方形剪成相同的2个、3个、4个……小长方形,然后算出每个图形的周长,短短的几句话,把学习气氛推向高潮,下课了同学的剪拼量算,各自操作,仍探索不休.
四、“审美法”
在一节课结束时,大多数学生情绪低落,精神状态不饱满,如果教师能挖掘审美内容,定能美不胜收,陶治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进入美的体验.
我在教完“轴对称图形”时,我让他们看课桌、看衣着、看人的体型、面孔等,学生惊奇地发现生活周围的万物,大都有着匀称、协调、平衡的对称美,感知数学的奥妙和魅力,欣赏和领略数学美的神韵,再组织学生剪对称图形,感受和体验图形美,升华了数学的特有美感.
五、伏笔法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在课结束时,巧设铺垫、埋 下伏笔,搭好通向下一节课的桥梁,做到前有孕伏,后有发展.
如在教学完“正比例”时,我把Y/X=K(一定)转化为Y*1/X =K(一定)再解答例题:“2千克苹果6.4元,买5千克苹果需多少元?”(设所求问题为X元),得出关系式6.4×1/2 =X×1/5 这里孕伏了“反比例”的内涵(积一定)为下一节课进行反比例教学铺垫了基础.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数学课结尾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求异法、贴近生活法、拓展法,深化法等等,而且各种方法之间也不是彼此独立的,有时几种方法交*使用,效果更佳.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收尾”的方法外,我觉得数学课堂的结尾也要有一定的规律和规范.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数学课堂的“收尾”要遵循以下几条规律和原则.
针对性原则
为突出引导学生发现特征,抓住关键、解决难点,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板书,针对教学目标,展开讨论,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时,我引导学生这样进行小结:
师:请同学们观察板书(配合板书手势),有什么发现吗?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学生讨论)概括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一个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师:这个特征与书上的结论是否一样,请同学们看书.
这样通过引导观察配合板书的手势,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讨论,再概括特征,将板书、思考、讨论、推理融为一体,学生很容易发现规律,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也提高了学生的智力水平.
科学性原则
收兵也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力求深入浅出、正确无误,我们知道,数学离不开概念,而概念又是十分严谨的,所以应讲求科学性.另外要注意知识的迁移,我们在收兵时要把所学知识去粗取精,进行高度浓缩,把整节课的重点概括起来,使学生能“用基本的和普遍的观念来不断扩大和加深知识”.如我在教学“倍”时,让学生知道倍数是在两个数的比较中得到的,我说:“一般看大数里面有几个较小数,较大数就是较小数的几倍.”同时也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培养思维的创造性、灵活性和敏锐性,由“学会”变为“会学”.
层次性原则
数学教材是按照一个个知识点,由易至难,由浅入深地编排的,最后才展现知识块的全貌.我在小结时依据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和逻辑顺序.有层次有阶段地进行,如,在教分数除法时,我分几层进行:
首先通过例题教学得出分数除以整数的法则,再通过两个例题的教学得到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最后再引导学生小结一个数除以分数方法,全面地归纳总结:甲数除以乙数(零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这样,从整体出发,通过三节课有层次性的收兵,形成一个知识点,通过层次性原则保证了系统学科知识的教学.
启发性原则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乐学,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为此收兵时要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我在教学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后,这样与学生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这两种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都是把它们转化成什么图形进行的?都用了什么方法推导的.
这样采用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为概括指明了方向,诱发了思维,使学生善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生动活泼地解决问题.
总之,一堂好的数学课都十分重视“收尾”,方法很多,但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这样才能保证所教知识的正确性,科学性和知识的层次性,理解性.研究“收尾”必定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广阔的素质教育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