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 送东阳马生序和黄生借书说 有感 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05/05 10:22:33
读送东阳马生序和黄生借书说有感作文读送东阳马生序和黄生借书说有感作文读送东阳马生序和黄生借书说有感作文1、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  《送东阳马生序》是选自宋濂的《宋学士文集》.文章先叙述作者青少年时求

读 送东阳马生序和黄生借书说 有感 作文
读 送东阳马生序和黄生借书说 有感 作文

读 送东阳马生序和黄生借书说 有感 作文
1、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
  《送东阳马生序》是选自宋濂的《宋学士文集》.文章先叙述作者青少年时求学的种种艰辛,然后联系马生求学的优越条件,这样,我们不难就可以得出其中之一道理:一个人是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的专心与否.
  文章中提到宋濂自己小时候读书的情况——“余幼时即嗜学.学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在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宋濂小时候读书的环境是那么恶劣,家中无钱,问人借书,寒中抄录,而自己的学习态度是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专心求学.因此,他后来有名望有地位,诗文成就高.由此看来,一个人是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的专心与否.
  其实,学有所成并一定要在顺境中、逆境中、优越的社会年度中、机遇中才能达到的,最重要的也是自己,自己的专心与否.
  外国有这们一则故事:贝多芬小时候跟外国的老师学唱歌和弹钢琴,由于贝多芬对弹琴方面有兴趣,学得比较好(若跟其老师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老师看好他,并想把自己毕生精力传授给他,但贝多芬的语言跟其老师的有所不同,导致他听不懂、理解不了.因此,贝多芬在那时起,在练习弹琴之余,还要学老师的语言,他很认真——一天有20小时,他的眼睛是有光线射进去的.皇天不负有心人,2个月之后,他根本把该语言学到七七八八了.这样一来,贝多芬就可以得到老师的指导,最终在世界上有名义;有地位,对于第六交响曲,我想人人都有听过、闻过.
  诚然,学有所成、成才不是三心两意,乱来就可以达到、实现的.而是要努力、勤奋、艰苦、刻苦钻研,再加上自己对学习的专心.
  2、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
  前天学了《送东阳马生序》这篇文章后,我想了很多,作者余濂是明初的散文家,他 被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可谁想到这样一个伟人背后却有那么多的心酸事,年轻的他为了求学,不惜在冬天雪地里穿着破鞋去上门请教老师,为了能学到知识他面对老师的责骂却是“礼愈至,色愈恭”,满腹经论让他觉的自己很富有,他不与别的富家子弟比吃穿,只想多学知识,这是怎样的一种境界啊!
  而后文所说的“太学生”不是与现在的我们一样吗?从小出生在父母的呵护中,像一朵温室之花,不用担心
  衣,食,住,行,照理来说我们比宋廉幸运的多了,我们更应该好好读书,有远大的抱负,但像宋濂一样能干出一番事业的人又有多少呢?大多数的学生整天只和别人比吃,穿,对于自己的成绩却不消一顾,每逢考试都只想多抄几道题目,却不肯自己好好用功,可悲呀!父母养育了我们这么多年,含辛路苦,只希望儿女都能成龙成凤,出人头地,可是反而弄巧成拙,这能怪谁,只能怪我们自己,光口头说说长大想要一份好的工作,能出人头地,可是做的却与说的相反,天上不会掉下黄金的,一切只能靠我们自己.
  最近我看了《黄生借书说》,作者在文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书非借不能读也.意思是说书要不是借来的,就不能很好的去读.
  我觉得观点虽有些道理,但不准确,因为它并不完全符合客观实际.
  文中所举古代天子藏书很多而不认真读书,富贵之人藏书汗牛充屋而不好好读书的事实确实存在.而且还为数不少.但这只是部分,并不能代表全部.因为一部分人藏书多而不认真读,便一概而论说成“书非借不能读”,这未免有些片面.
  古往今来,帝王将相,名人志士、富贵之人中,自己藏书丰富而又认真读书的大有人在.如唐代皇帝李世民,经常秉烛夜读,通晓古今,成为历史上很有才学的一代明君;又如三国时的曹植,出身丞相之家,家中藏书可谓多矣,但他勤学苦读,终成才高八斗的奇才,他的《七步诗》至今流传;再如宋朝的“三苏”,苏家世代书香门第,也是官宦之家,藏书甚多,他们从小就爱读书.经常在家吟诗作对,以读书为人生一大乐事,“三苏”的文采名扬天下,就连苏小妹也作为一名才女被后人传为佳话……当今社会,家中藏书丰富又能认真读书而成名成家的更是不计其数.
  所以,我认为“书非借不能读”的论断是片面的,也有许多人是“书非借也能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