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理发展史要具体介绍下好的话再+50就是大概的一些具体的,在历史上可以查到的实力,此耐10,.....中国的,谢谢了`0`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05/09 17:11:31
中国物理发展史要具体介绍下好的话再+50就是大概的一些具体的,在历史上可以查到的实力,此耐10,.....中国的,谢谢了`0`中国物理发展史要具体介绍下好的话再+50就是大概的一些具体的,在历史上可以

中国物理发展史要具体介绍下好的话再+50就是大概的一些具体的,在历史上可以查到的实力,此耐10,.....中国的,谢谢了`0`
中国物理发展史
要具体介绍下好的话再+50
就是大概的一些具体的,在历史上可以查到的实力,此耐10,.....中国的,谢谢了`0`

中国物理发展史要具体介绍下好的话再+50就是大概的一些具体的,在历史上可以查到的实力,此耐10,.....中国的,谢谢了`0`
物理学发展史(一)什么是物理学史?
物理学史是研究物理学产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它也是研究物理学的知识、理论和方法的发生与发展规律的历史科学.
一、学习物理学史的目的和意义1.加深对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启迪科学新思想的萌发和产生.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物理学研究的内容和范围也不断扩大和深化.在古代,物理学只是自然哲学的一部分,16世纪以后才从哲学中分离出来.以后又逐步建立了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相对论、量子力学、粒子物理等分支学科.
2.物理学史可以使我们认识到“科学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它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物理学史是科学发展史,而科学是人类发展的核心部分.每次物理学上的重大突破,都会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产生震撼人心的冲击和重大技术革命.特别是近代以来,历次物理学重大进展通过技术革命为中心转化为直接生产力,从而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并最终引发社会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力时代、电子和原子能时代以至现今的信息时代.
3.研究和学习物理学史有助于学生了解与概括物理学基础知识发展的全貌及其总体规律,研究与掌握物理思想和研究方法的发展过程,有利于巩固和加深理解已学的物理知识,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提高学习兴趣.
在物理学的长期发展中创立了许多很成功的、成熟的方法.
物理学研究中建立了许多理想模型、思想过程、理想实验,这些近似抽象方法促成了许多定律的发现.
4.可以使我们认识到思想观念转变的重要性
物理学中复杂的数学公式和定义等,都不过是基本观念的表达形式和演绎工具,基本观念才是先导的、本质的东西.所以,每当学习一个新理论,必须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法.
5.物理学史可以培养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正确认识中国古代文明,在当时的历史时期和历史条件下,中国和希腊成为东方和西方两个古代文明中心,我们要为我国的古代文明而骄傲.
6.可以培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以造就同学们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崇高思想境界
对科学研究要有一个正确认识.
科学的道路是不平坦的,科学家成功之路是艰险的,要准备付出比常人更多的精力和代价,必须有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要善于继承又勇于创新,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有物理学新基本理论(或物理学新基本定律),发表在《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第12期的171页上。该成就在百度的劳作下,被定为:中国人近百年来对人类的贡献推荐答案,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世界级的成就推荐答案,当代中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推荐答案。...

全部展开

有物理学新基本理论(或物理学新基本定律),发表在《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第12期的171页上。该成就在百度的劳作下,被定为:中国人近百年来对人类的贡献推荐答案,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世界级的成就推荐答案,当代中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推荐答案。

收起

哦。。。这个话题这么大啊?

中国古代热学发展史
--------------------------------------------------------------------------------

我国古代的热学知识大部分是生活和生产经验的总结。至今所知的古籍中对热的研究记载较少,还有待于进一步发掘。
火的利用和控制,是人类第一次支配了自然力,使人类文明大大前进了一步,同时...

全部展开

中国古代热学发展史
--------------------------------------------------------------------------------

我国古代的热学知识大部分是生活和生产经验的总结。至今所知的古籍中对热的研究记载较少,还有待于进一步发掘。
火的利用和控制,是人类第一次支配了自然力,使人类文明大大前进了一步,同时,它也是古人对热现象认识的开端。我国山西省芮城西侯度旧石器的遗址,说明大约 180 万年前人类已经开始使用火。
对冷热的认识。约在公元前 2000 年,我国已有气温反常的记载,在西周初期,人们开始掌握 降温术和高温术。据《周礼》记载,当时已设专人司贮冰事,冬季凿冰加以贮藏,到春、夏季用以冷藏食物和保存尸体。说明当时已利用天然冰来降温。我国冶炼业的发展较早,高温技术也很早被人们掌握。江苏省曾出土春秋晚期的一块铁,经科学分析,它是一块生铁,生铁的冶炼温度比熟铁高,需达摄氏千度以上。生铁的出土,说明在那时的高温技术已达到一 定水平。
温度计还没有发明以前,古人在冶炼金属的实践中,创造了通过观察火候和火色来判别温度 高低的方法。据《考工记》记载,在铸铜与锡时,随温度的升高,火焰的颜色先后变为暗红色、橙色、黄色、白色、青色,然后才可以浇铸。这种方法同样也应用于制陶工业。从现代 科学分析,不同物质有不同的汽化点,因此从火焰的颜色可以判断所汽化的物质,从而判断 温度的高低。对同一种物质,随着温度的升高,其颜色也先后有所变化。“火候” ( 包括火 色 ) 成了我国古代热工艺中一个内容丰富的特有概念。
除制陶和冶炼金属之外,我国古代还在农业中采用了控温技术。据《汉书·召信巨传》记载 ,西汉末年,我国已利用冬季栽培蔬菜,其方法是“覆以屋庑,昼夜蕴火,待温气乃生。” 北魏时期,还利用熏烟的方法防止霜冻。
对冷热问题,东汉王充还曾从理论上加以探讨,在他的著作《论衡·寒温篇》中写道:“夫 近水则寒,近火则温,远之渐微,何则 ? 气之所加,远近有差也。”他把“气”作为物体之 间进行“温”“寒”传递的物质承担者,还指出距离变远,“气”的作用渐小。这里已涉及 热热传递的理论问题,但它只是思辩性的,是我国“元气说”的一种应用。
对热是什么这一问题,我国古代也已注意到,南北朝成书的《关尹子》中认为:“外物”的 来去是使瓦石一类物体发生寒热温凉之变的原因。而另一种说法见于据传可能为北齐刘昼著 的《刘子·崇学篇》,则从“五行”观念出发,猜想物体寒、热、温、凉的变化是一种“内物”在起作用。这种所谓的“外物”或“内物”都是把热设想为一种实体物质,它类似于 18 世纪“燃素”和“热素”的观念。
热胀冷缩是重要的热现象之一,在我国古代对它已有所研究和利用。汉代《淮南万毕术》记述了这样一个现象:把盛水铜瓮加热,直到水沸腾时密闭其口,急沉入井中,铜瓮发出雷鸣 般响声。这现象可能是发热物体在急速冷却时发生了内破裂,破裂声由井内传出,这是一个典型的热胀冷缩现象。元代陶宗仪曾亲自作热胀冷缩实验,他把带孔的物体加热以后,使另 一个物体进入孔洞,从而这两个物体如“辘轳旋转,无分毫缝罅”,他明确指出,这是前一物体“煮之胖胀”的缘故。据《华阳国志》记载,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时,发现用火烧巨石 ,然后浇水其上,就容易凿开山石。这种利用岩石热胀冷缩不均从而易于崩裂的施工经验,在我国历代水利工程中不断为人们采用。
对水的物态变化,在我国古代也早有认识,例如对雨和雪形成的探讨,认为是由于“积水上 腾”而造成。《论衡》中对此有明确的表述:“云雾,雨之微也,夏则为露,冬则为霜,温则为雨,寒则为雪。雨露冰凝者,皆由地发,不从天降也。”此文说明露、霜、雨、雪是因为不同的温度由水冻凝而成,它们都是水由地面蒸发而产生的。汉代以后的古籍中,对雨、 露、雪、霜成因的讨论更多,说明当时对物态变化的知识有了新的认识。汉代董仲舒从“气 ”的观念出发,解释雨、露、雪、霜成因的道理是:水受日光照射,蒸发成水汽,再在不同 条件下形成雨、霰、雪等。从现在看来,这些分析也基本上是正确的。
我国古代,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制了利用热的各种器具。如宋代曾发明一种“省油灯” ,在“灯盏一端作小窍,注清冷水于其中”,据说这种灯能“省油几半”。现在分析,文中 所说加入冷水,目的是降低温度,避免油被灯火加热后急速蒸发,其中包含了对油的汽化和 温度的关系的认识;据《淮南子》记载:“取鸡子,去其法,然 ( 燃 ) 艾火纳空卵中,疾风因 举之飞”。这是关于“热气球”的最早设想,也是空气受热上升的具体应用。五代时期,据 说还利用这一原理制成信号灯,所谓“孔明灯”也是应用了这一道理。关于走马灯我国古代有较多记载,有的古籍把它称作“马骑灯”、“影灯”。宋代《武林旧事》在记述各种元宵 彩灯时写道:“若沙戏影灯、马骑人物、旋转如飞,……”。这表明当时已利用了冷热空气 的对流制造出各种各样的走马灯。
在我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对热动力的认识和利用。唐代出现了烟火玩物,“烟火起轮,走绒流星”。宋代制成了用火药喷射推进的火箭、火球、火蒺藜。明代制成了“火龙出水” 的 火箭,这些都是利用燃烧时向后喷射产生反作用力使火箭前进的道理,属热动力的应用。它是近代火箭的始祖,被世界所公认。

收起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规律的科学,是除数学外最基本的一门学科。
物理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现象。

因此物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就是宇宙间各种物质的性质、存在状态、各种物理运动形式及其转化现象、物质的内部结构及这些内部结构的组成部分,物理领域的各种基本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由于一切物理现象都在时间、空间中表现出来和发生运动和转化,所以物理学也要...

全部展开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规律的科学,是除数学外最基本的一门学科。
物理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现象。

因此物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就是宇宙间各种物质的性质、存在状态、各种物理运动形式及其转化现象、物质的内部结构及这些内部结构的组成部分,物理领域的各种基本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由于一切物理现象都在时间、空间中表现出来和发生运动和转化,所以物理学也要研究时间和空间的性质、联系等。
进行物理学研究,首先是观察各种客观物理现象;或是进行试验,通过变革研究对象以观察因而产生的运动和转化状况中,找出规律;再从许多表象性的规律中,揭示基本规律,建立较为系统的理论。 物理学研究除了要依靠好的科学方法外,还要取决于认知工具。工具越先进,研究效率越高,成果越显著。 物理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科学方法,它对其他学科的研究,乃至哲学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物理学发展史(从1638年至1962年)
公元1638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的《两种新科学》一书出版,书内载有斜面实验的详细描述。伽利略的动力学研究与1609~1618年间德国科学家开普勒根据天文观测总结所得开普勒三定律,同为牛顿力学的基础。
公元1643年,意大利科学家托利拆利作大气压实验,发明水银气压计。
公元1646年,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实验验证大气压的存在。
公元1654年,德国科学家格里开发明抽气泵,获得真空。
公元1662年,英国科学家波义耳实验发现波义耳定律。十四年后,法国科学家马里奥特也独立的发现此定律。
公元1663年,格里开作马德堡半球实验。
公元1666年,英国科学家牛顿用三棱镜作色散实验。
公元1669年,巴塞林那斯发现光经过方解石有双折射的现象。
公元1675年,牛顿作牛顿环实验,这是一种光的干涉现象,但牛顿仍用光的微粒说解释。
公元1752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作风筝实验,引雷电到地面。
公元1767年,美国科学家普列斯特勒根据富兰克林导体内不存在静电荷的实验,推得静电力的平方反比定律。
公元1780年,意大利科学家加伐尼发现蛙腿筋肉收缩现象,认为是动物电所致。不过直到1791年他才发表这方面的论文。
公元1785年,法国科学家库仑用他自己发明的扭秤,从实验得静电力的平方反比定律。在这以前,英国科学家米切尔已有过类似设计,并于1750年提出磁力的平方反比定律。
公元1787年,法国科学家查理发现了气体膨胀的查理-盖·吕萨克定律。盖·吕萨克的研究发表于1802年。
公元1792年,伏打研究加伐尼现象,认为是两种金属接触所致。
公元1798年,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用扭秤实验测定万有引力常数G。
公元1798年,美国科学家伦福德发表他的摩擦生热的实验,这些实验事实是反对热质说的重要依据。
公元1799年,英国科学家戴维做真空中的摩擦实验,以证明热是物体微粒的振动所致。
公元1800年,英国科学家赫休尔从太阳光谱的辐射热效应发现红外线。
公元1801年,德国科学家里特尔从太阳光谱的化学作用,发现紫外线。
公元1801年,英国科学家托马斯·杨用干涉法测光波波长。
公元1802年,英国科学家沃拉斯顿发现太阳光谱中有暗线。
公元1808年,法国科学家马吕斯发现光的偏振现象。
公元1811年,英国科学家布儒斯特发现偏振光的布儒斯特定律。
公元1815年,德国科学家夫琅和费开始用分光镜研究太阳光语中的暗线。
公元1819年,法国科学家杜隆与珀替发现克原子固体比热是一常数,约为6卡/度·克原子,称杜隆·珀替定律。
公元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导线通电产生磁效应。
公元1820年,法国科学家毕奥和沙伐由实验归纳出电流元的磁场定律。
公元1820年,法国科学家安培由实验发现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1822年进一步研究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提出安培作用力定律。
公元1821年,爱沙尼亚科学家塞贝克发现温差电效应(塞贝克效应)。
公元1827年,英国科学家布朗发现悬浮在液体中的细微颗粒作不断地杂乱无章运动,是分子运动论的有力证据。
公元1830年,诺比利发明温差电堆。
公元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公元1834年,法国科学家珀耳帖发现电流可以致冷的珀耳帖效应。
公元1835年,美国科学家亨利发现自感,1842年发现电振荡放电。
公元1840年,英国科学家焦耳从电流的热效应发现所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电阻及时间成正比,称焦耳-楞茨定律(楞茨也独立地发现了这一定律)。其后,焦耳先后于1843,1845,1847,1849直至1878年测量热功当量,历经四十年,共进行四百多次实验。
公元1842年,法国科学家勒诺尔从实验测定实际气体的性质,发现与波义耳定律及盖·吕萨克定律有偏离。
公元1843年,法拉第从实验证明电荷守恒定律。
公元1845年,法拉第发现强磁场使光的偏振面旋转,称法拉第效应。
公元1849年,法国科学家斐索首次在地面上测光速。
公元1851年,法国科学家傅科做傅科摆实验,证明地球自转。
公元1852年,英国科学家焦耳与威廉·汤姆逊发现气体焦耳-汤姆逊效应(气体通过狭窄通道后突然膨胀引起温度变化)。
公元1858年,德国科学家普吕克尔在放电管中发现阴极射线。
公元1859年,德国科学家基尔霍夫开创光谱分析,其后通过光谱分析发现铯、铷等新元素,他还发现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之间的联系,建立了辐射定律。
公元1866年,德国科学家昆特做昆特管实验,用以测量气体或固体中的声速。
公元1869年,德国科学家希托夫用磁场使阴极射线偏转。
公元1871年,英国科学家瓦尔莱发现阴极射线带负电。
公元1875年,英国科学家克尔发现在强电场的作用下,某些各向同性的透明介质会变为各向异性,从而使光产生双折射现象,称克尔电光效应。
公元1876年,德国科学家哥尔德茨坦开始大量研究阳极射线的实验,导致极坠射线的发现。
公元1879年,英国科学家克鲁克斯开始一系列实验,研究阴极射线。
公元1879年,奥地利科学家斯忒藩发现黑体辐射经验公式。
公元1879年,美国科学家霍尔发现电流通过金属时,在磁场作用下产生横向电动势的霍尔效应。
公元1880年,法国科学家居里兄弟发现晶体的压电效应。
公元1881年,美国科学家迈克耳逊首次做以太漂移实验,得到零结果。由此产生迈克耳逊干涉仪,灵敏度极高。
公元1885年,迈克耳逊与莫雷合作改进斐索流水中光速的测量。
公元1887年,迈克耳逊与莫雷再次做以太漂移实验,又得零结果。
公元1887年,德国科学家赫兹作电磁波实验,证实了英国科学家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同时,赫兹发现光电效应。
公元1890年,匈牙利科学家厄沃作实验证明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相等。
公元1893年,德国科学家勒纳德研究阴极射线时,在射线管上装一薄铝窗,使阴极射线从管内穿出进入空气,射程约l厘米,人称勒纳德射线。
公元1895年,P.居里发现居里点和居里定律。
公元1895年,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
公元1896年,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发现放射性。
公元1896年,荷兰科学家塞曼发现磁场使光谱线分裂,后称塞曼效应,并证实了荷兰科学家洛仑兹关于电子论的推测。
希望对你有用!

收起

自己上去找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规律的科学,是除数学外最基本的一门学科。
物理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现象。
因此物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就是宇宙间各种物质的性质、存在状态、各种物理运动形式及其转化现象、物质的内部结构及这些内部结构的组成部分,物理领域的各种基本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由于一切物理现象都在时间、空间中表现出来和发生运动和转化,所以物理学也要研究时间和空间的性质、联系等。...

全部展开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规律的科学,是除数学外最基本的一门学科。
物理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现象。
因此物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就是宇宙间各种物质的性质、存在状态、各种物理运动形式及其转化现象、物质的内部结构及这些内部结构的组成部分,物理领域的各种基本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由于一切物理现象都在时间、空间中表现出来和发生运动和转化,所以物理学也要研究时间和空间的性质、联系等。
进行物理学研究,首先是观察各种客观物理现象;或是进行试验,通过变革研究对象以观察因而产生的运动和转化状况中,找出规律;再从许多表象性的规律中,揭示基本规律,建立较为系统的理论。 物理学研究除了要依靠好的科学方法外,还要取决于认知工具。工具越先进,研究效率越高,成果越显著。 物理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科学方法,它对其他学科的研究,乃至哲学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物理学发展史(从1638年至1962年)
公元1638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的《两种新科学》一书出版,书内载有斜面实验的详细描述。伽利略的动力学研究与1609~1618年间德国科学家开普勒根据天文观测总结所得开普勒三定律,同为牛顿力学的基础。
公元1643年,意大利科学家托利拆利作大气压实验,发明水银气压计。
公元1646年,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实验验证大气压的存在。
公元1654年,德国科学家格里开发明抽气泵,获得真空。
公元1662年,英国科学家波义耳实验发现波义耳定律。十四年后,法国科学家马里奥特也独立的发现此定律。
公元1663年,格里开作马德堡半球实验。
公元1666年,英国科学家牛顿用三棱镜作色散实验。
公元1669年,巴塞林那斯发现光经过方解石有双折射的现象。
公元1675年,牛顿作牛顿环实验,这是一种光的干涉现象,但牛顿仍用光的微粒说解释。
公元1752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作风筝实验,引雷电到地面。
公元1767年,美国科学家普列斯特勒根据富兰克林导体内不存在静电荷的实验,推得静电力的平方反比定律。
公元1780年,意大利科学家加伐尼发现蛙腿筋肉收缩现象,认为是动物电所致。不过直到1791年他才发表这方面的论文。
公元1785年,法国科学家库仑用他自己发明的扭秤,从实验得静电力的平方反比定律。在这以前,英国科学家米切尔已有过类似设计,并于1750年提出磁力的平方反比定律。
公元1787年,法国科学家查理发现了气体膨胀的查理-盖·吕萨克定律。盖·吕萨克的研究发表于1802年。
公元1792年,伏打研究加伐尼现象,认为是两种金属接触所致。
公元1798年,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用扭秤实验测定万有引力常数G。
公元1798年,美国科学家伦福德发表他的摩擦生热的实验,这些实验事实是反对热质说的重要依据。
公元1799年,英国科学家戴维做真空中的摩擦实验,以证明热是物体微粒的振动所致。
公元1800年,英国科学家赫休尔从太阳光谱的辐射热效应发现红外线。
公元1801年,德国科学家里特尔从太阳光谱的化学作用,发现紫外线。
公元1801年,英国科学家托马斯·杨用干涉法测光波波长。
公元1802年,英国科学家沃拉斯顿发现太阳光谱中有暗线。
公元1808年,法国科学家马吕斯发现光的偏振现象。
公元1811年,英国科学家布儒斯特发现偏振光的布儒斯特定律。
公元1815年,德国科学家夫琅和费开始用分光镜研究太阳光语中的暗线。
公元1819年,法国科学家杜隆与珀替发现克原子固体比热是一常数,约为6卡/度·克原子,称杜隆·珀替定律。
公元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导线通电产生磁效应。
公元1820年,法国科学家毕奥和沙伐由实验归纳出电流元的磁场定律。
公元1820年,法国科学家安培由实验发现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1822年进一步研究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提出安培作用力定律。
公元1821年,爱沙尼亚科学家塞贝克发现温差电效应(塞贝克效应)。
公元1827年,英国科学家布朗发现悬浮在液体中的细微颗粒作不断地杂乱无章运动,是分子运动论的有力证据。
公元1830年,诺比利发明温差电堆。
公元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公元1834年,法国科学家珀耳帖发现电流可以致冷的珀耳帖效应。
公元1835年,美国科学家亨利发现自感,1842年发现电振荡放电。
公元1840年,英国科学家焦耳从电流的热效应发现所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电阻及时间成正比,称焦耳-楞茨定律(楞茨也独立地发现了这一定律)。其后,焦耳先后于1843,1845,1847,1849直至1878年测量热功当量,历经四十年,共进行四百多次实验。
公元1842年,法国科学家勒诺尔从实验测定实际气体的性质,发现与波义耳定律及盖·吕萨克定律有偏离。
公元1843年,法拉第从实验证明电荷守恒定律。
公元1845年,法拉第发现强磁场使光的偏振面旋转,称法拉第效应。
公元1849年,法国科学家斐索首次在地面上测光速。
公元1851年,法国科学家傅科做傅科摆实验,证明地球自转。
公元1852年,英国科学家焦耳与威廉·汤姆逊发现气体焦耳-汤姆逊效应(气体通过狭窄通道后突然膨胀引起温度变化)。
公元1858年,德国科学家普吕克尔在放电管中发现阴极射线。
公元1859年,德国科学家基尔霍夫开创光谱分析,其后通过光谱分析发现铯、铷等新元素,他还发现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之间的联系,建立了辐射定律。
公元1866年,德国科学家昆特做昆特管实验,用以测量气体或固体中的声速。
公元1869年,德国科学家希托夫用磁场使阴极射线偏转。
公元1871年,英国科学家瓦尔莱发现阴极射线带负电。
公元1875年,英国科学家克尔发现在强电场的作用下,某些各向同性的透明介质会变为各向异性,从而使光产生双折射现象,称克尔电光效应。
公元1876年,德国科学家哥尔德茨坦开始大量研究阳极射线的实验,导致极坠射线的发现。
公元1879年,英国科学家克鲁克斯开始一系列实验,研究阴极射线。
公元1879年,奥地利科学家斯忒藩发现黑体辐射经验公式。
公元1879年,美国科学家霍尔发现电流通过金属时,在磁场作用下产生横向电动势的霍尔效应。
公元1880年,法国科学家居里兄弟发现晶体的压电效应。
公元1881年,美国科学家迈克耳逊首次做以太漂移实验,得到零结果。由此产生迈克耳逊干涉仪,灵敏度极高。
公元1885年,迈克耳逊与莫雷合作改进斐索流水中光速的测量。
公元1887年,迈克耳逊与莫雷再次做以太漂移实验,又得零结果。
公元1887年,德国科学家赫兹作电磁波实验,证实了英国科学家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同时,赫兹发现光电效应。
公元1890年,匈牙利科学家厄沃作实验证明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相等。
公元1893年,德国科学家勒纳德研究阴极射线时,在射线管上装一薄铝窗,使阴极射线从管内穿出进入空气,射程约l厘米,人称勒纳德射线。
公元1895年,P.居里发现居里点和居里定律。
公元1895年,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
公元1896年,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发现放射性。

收起

1919年的“五四”运动高举“科学、民主”的大旗,才真正开始发展中国的近代物理和近代科学,成为中国人民摒弃陈腐思想、制度,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建立新中国的重要组成部份。
1919年我国首次在北京大学设立“物理学系”,开设完整的本科课程和实验。之后清华、南京、东南、中央等大学先后建立物理教育中心。1930年前后,全国有20多所高等院校设物理系。其中北大、清华、浙大、中大、燕京等若干大学等已开展...

全部展开

1919年的“五四”运动高举“科学、民主”的大旗,才真正开始发展中国的近代物理和近代科学,成为中国人民摒弃陈腐思想、制度,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建立新中国的重要组成部份。
1919年我国首次在北京大学设立“物理学系”,开设完整的本科课程和实验。之后清华、南京、东南、中央等大学先后建立物理教育中心。1930年前后,全国有20多所高等院校设物理系。其中北大、清华、浙大、中大、燕京等若干大学等已开展物理学研究。
1928-1929年间,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也先后于上海和北京成立。1930年左右,全国的物理学工作者发展到三百人左右。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1922年底、1932年初两度来上海访问,朗之万、狄拉克、玻尔等著名科学家也先后来华访问。1931年保尔·朗之万在北京建议中国物理学工作者联合起来成立中国物理学会并参加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学会联合会IUPAP。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日军侵华前夕,中国物理学会于1932年8月23日在清华大学正式成立。中国物理学会成立之后,即为发展中国的物理学努力奋斗,学会坚持不渝地每年举行一次年会,坚持出版物理学报,论文用英、法、德三种文字发表,附以中文摘要,做了大量的工作。
1937年7月7日日寇在卢沟桥发起侵华战争。八年抗战中,各地区的教育和研究机构被迫西迁到四川、云南、广西、贵州、陕西等地区,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坚持物理教学和研究,从未停息。在海外从事前沿研究的爱国学者也不断回国工作,竭尽全力使中国物理教育达到先进水平。周培源关于湍流模式理论的奠基性工作、王淦昌提出的中微子探测方法、吴大猷的《多原子分子结构和振动光谱》专著、王竹溪和汤佩松关于植物细胞水势的研究等,都是当时具有国际影响的成果。西南联大等校还培养出以杨振宁、李政道、黄昆等为杰出代表的一批优秀学者。抗战期间中国物理学会坚持开了六次年会,出版了六期学报。1942年还开报告会纪念牛顿诞生300周年。这些努力为近代物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培养了人才,奠定了基础,先辈们艰苦创业的精神令人钦佩。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物理学家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建立起完整的物理学教育和研究体系,在数十所大学设立物理系,物理学教育的规模和质量空前提高,各大学物理系每年招生的数目,远远超过解放前各大学物理系所有在校学生的总和;还建立了几十个与物理有关的专业研究院所,从事物理学基础和应用研究。当时在国外的一大批中国物理学者,周培源、赵忠尧、钱三强、何泽慧、王大珩、胡宁、黄昆、朱光亚等相继归来,他们和留在国内的老一辈物理学家相结合,大大增强了中国物理学队伍的实力。
五十年代后期,许多优秀的物理工作者,坚决服从国家需要,放弃自己熟悉的专业,投入到“两弹一星”的研制工作中去。他们和其他方面的专家、干部、工人及******指战员一起,在当时国家经济困难、技术基础薄弱和工作环境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依靠自主创新,用较少的投入和较短的时间,突破了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等尖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999年9月18日中央决定表彰为研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23名科技专家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其中物理学家有王淦昌、邓稼先、钱三强、郭永怀、于敏、王大珩、朱光亚、吴自良、陈能宽、周光召、钱学森、程开甲、彭桓武等13人。他们是中国优秀物理学工作者的代表,也是中国物理学工作者的楷模。我们要学习他们爱国奉献的精神和高贵品格!另一方面,从他们的贡献中我们既看到了物理学的发展对加强国防建设和提高综合国力竞争的重大意义,也看到了物理探索与需求牵引相结合对发展科学技术和国防安全的重要作用。
例如,为了制造原子弹,我们从教科书上就知道,必须使裂变材料达到临界体积,发生链式反应才能爆炸。但用什么方式来达到?怎么来提高爆炸的威力?这些都是高度机密的问题,谁都不会让你知道。这里涉及裂变物理、中子物理、爆轰物理、高压物理、流体物理等一系列复杂的物理问题。我们只能在没有任何设计资料和关键数据的条件下,靠自己的智慧,通过物理分析,来进行物理设计和研制。那时候,在彭桓武先生的领导下,周光召等理论物理学家,为了确定设计中的一个疑点,就用理想条件下炸药爆炸的最大功从头进行计算,经过反复9次仔细计算最后终于实现并确认了总体设计。1964年10月16日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了。这是自主创新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1960年,前苏联毁约撤走专家时,曾有专家断言中国人20年搞不出原子弹来,结果我们短短四年就成功了。爆炸成功后,美国人通过尘埃测试不得不承认中国采用了先进的内爆型设计技术。我们依靠自主创新在物理上解决了热核点火和自持燃烧的关键。在原子弹爆炸两年零两个月之后又成功地突破了氢弹的研制,创造了核武器发展的最快速度。我们之所以能这么快和好的掌握核武器,除了有党中央的英明决策之外,最重要的是有像邓稼先、郭永怀等一心献身祖国的科学家。
改革开放以来,科教兴国的战略为物理学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注入了新的活力。首先是国家大幅度增加了对科技和教育的投入,包括建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自由探索,启动“863”计划、攀登计划和“973”计划,结合国家需求推动前沿物理研究。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以来,年均科研投入的增长在22%以上。为了加强青年人才的培养,国家在发展高等教育规模的基础上,建立学位制度,强化了高层次人才的教育,还通过设立“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创新团队等其他举措,培育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1993年来,物理学科上已有4500余人获得博士学位,150余人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总额1亿元,还有7个物理学的研究团队获“创新群体”资助。
与此同时,国家还以较大的经费力度先后建造了一批物理学的重大科学工程(如正负电子对撞机,同步辐射装置、重离子加速器,用于核聚变研究的托卡马克装置等)和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些重大举措为加快中国物理学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步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中国物理学会各方面的努力,为中国物理学的大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在物理学的各个领域都出现了空前良好的发展势头。在国际重要期刊上发表文章的数量迅速攀升。
国家大型科学工程上做出了诸如t-轻子质量精密测定、新的放射性核素,包括超重核素的合成、利用同步辐射光分析确定SARS病毒的结构等一系列为我国在世界同行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工作。物理的各个领域包括理论物理、激光物理、微结构物理、高温超导、晶体生长、X-光结构分析以及碳纳米管等,都有一批高水平的工作。如上海光机所徐至展等发展了基于OPCPA的太瓦激光装置,他们还用超短超强激光与大尺度原子和分子团簇作用产生了高能离子(如1.3MeV氮)。更加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我们有一批中青年科学家,在前沿领域,做出了不少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工作。如在量子信息方面,中国科大潘建伟小组,创造了在13公里内自由通讯的纪录;中科院物理所薛其坤等在纳米超导体方面发现了量子尺寸效应导致的金属薄膜材料的奇异超导性质——超导转变温度随薄膜厚度的振荡现象等等。这些工作既体现了我们新一代物理工作者的活力,也展示了中国物理学进一步发展壮大的潜力。

收起

1839年 美国传教士布朗(R.S.Brown)在澳门开办马礼逊学堂,该学堂可能是传教士在中国开办最早的、传播西方科学的教会学校。
1840年 鸦片战争爆发。
1842年 8月29日,《南京条约》签订,清朝政府被迫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城市为通商口岸等等。
自此之后,中国被迫与外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本文只涉...

全部展开

1839年 美国传教士布朗(R.S.Brown)在澳门开办马礼逊学堂,该学堂可能是传教士在中国开办最早的、传播西方科学的教会学校。
1840年 鸦片战争爆发。
1842年 8月29日,《南京条约》签订,清朝政府被迫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城市为通商口岸等等。
自此之后,中国被迫与外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本文只涉及其中几个条约。
1845年 美国基督教南北长老会和差会联合在宁波创办崇信义塾,1867年迁入杭州,改名育英义塾。
1846年
9 月,开办澳门马礼逊学堂的美国传教士布朗准备回美国休假,他决意要带几名高年级学生赴美深造。当布朗在课堂上说,想去美留学的同学可以站起来时,容闳第一个站了起来,接着黄宽和黄胜也站了起来。由于这3位学生都是穷苦人家的子弟,传教士还决定在他们留学期间给他们的父母寄赡养金,为期不少于两年。
1847年
4月,容闳等到达美国纽约。随后,布朗保送他们进了麻省芒松读高中。除黄胜因病回香港外,容闳和黄宽都在该校学习了两年。
1850年
容闳和黄宽高中毕业。同年,容闳则考取了美国耶鲁大学。黄宽前往苏格兰,考取了爱丁堡大学,读了7年医科。
1854年
容闳从美国耶鲁大学毕业,是第一个受过完整的美国高等教育,并取得学位的中国人。这位于的中国人,有感于当时中国的积贫积弱,立志将“西学”引入中国。
1857年,
黄宽从英国爱丁堡大学毕业回国,成为经过医科大学正规训练的第一位中国西医。
1861年
1 月30日,麦美德(女)诞生于美国俄亥俄州欧柏林市,父亲是一位献身于印地安人部落教育普及的教育家。麦美德从小跟随父亲,在美国威斯康星州北部的印地安人保留地中长大,耳濡目染,从小就立下了献身教育事业的决心。1884年,她从大学毕业以后,便自愿到一个专门为黑人开办的学校任教,在那儿教了3年的书。1887年,美国公理会在美国各地选派志愿者赴华布道,麦美德积极报名参加,并于同年搭船来到了中国。初到异国,语言不通,麦美德便在河北保定接受了汉语的短期强化性训练,并于第二年来到了美国公理会在通州创办的潞和中学任教。
1862年
容闳经由朋友介绍,成为曾国藩的幕僚。
1870年
浙江宁波一位叫金雅妹的6岁孤儿,由美国传教士麦加地带往日本求学。1881年,17岁的金雅妹又被送往美国学医。四年后,金雅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纽约医院附属的女子医科大学,成为近代中国妇女界第一位大学毕业生。
1870年
容闳在协助曾国藩、李鸿章、丁日昌处理天津教案时,向曾国藩呈报了派遣幼童赴美留学的教育计划。
1871年
9 月,曾国藩、李鸿章在容闳的建议和计划的基础上,向同治皇帝递交了《奏选派幼童赴美肄业酌议章程折》,详细阐述了派出留学生的意义,给出了派遣留学生的具体办法。该奏折获准后,从1872年至1875年,清政府先后派出4批12至15岁的幼童120名,由容闳带领赴美留学。
同年,美国卫理公会传教士在苏州创办博习书院,后于1899年并入上海中西书院,上海中西书院1911年并入东吴大学。
1872年
8月11日,第一批年龄在9岁到15岁的幼童,渡海32000里,赴美求学。这些人便是我国第一批留美幼童。求学之路充满了艰辛,但至少有50名幼童进入了大学,耶鲁、麻省理工、哈佛和哥伦比亚等高等学府,至今仍保存着他们的档案。
1876年
司徒雷注销生于中国杭州一个美国长老会传教士家庭,从小就在中国长大,并跟随母亲学习英文、拉丁文、数学、历史等知识。1887年回美国读书,1899年司徒雷登进入神学院,加入了“学生海外志愿传教运动”组织,1902年被按立为牧师。1904年回到中国,学习汉语,跟随父亲到中国许多地方布道。1908 年司徒雷登到南京金陵神学院执教。1916年,司徒雷登的弟弟司徒华林任杭州的之江大学校长,1918年,司徒雷登前往北京担任燕京大学第一任校长。 1946年被美国政府正式任命为驻华大使,1949年8月2日离开中国,1949年8月18日,毛泽东发表著名的《别了,司徒雷登》一文。1962年,司徒雷登在美国去世。
1881年
虽然留美幼童在美国的学业很出色,然而在清廷保守势力的干扰下,这些幼童被提前召回。这其中,有赴美时仅12岁的詹天佑,在1881年回国前,詹天佑获得了耶鲁大学学士学位。
1882年
基督教在华的第一所大学成立,该大学是美国长老会在山东登州开办的登州文会馆。登州文会馆原是一所小学,后演变为教会中学,于1882年正式升为学院。
同年,美国卫理公会传教士林乐知创办上海中西书院,后于1911年并入由苏州中西书院改名而成的东吴大学。
1888年
美国基督教会美以美会在南京和北京创办汇文书院。后来,美国基督教会中的基督会和长老会又分别于1891年和1894年在南京创办了基督书院和益智书院。1907年,南京的基督书院和益督书院合并而成的宏育书院。后来这三个书院合并成为著名的金陵大学。
3月28日,传教士汉珀应广东市400多名官民的邀请,在广州珠江南岸的花地租房开办广东基督教学院,后来,这个学院发展成为著名的岭南大学。
1889年
美国基督教公理会教士谢卫楼(D.Z.Sheffield,1841-1913)在河北通州的潞和中学增加了四年制大学课程,1893年将潞和中学改名为潞和书院。麦美德也在该校任教。1900年,潞和书院在义和团运动中受到重创,不少教师和学生死于战乱,整个校园被夷为平地,就连废墟中的砖头和基石也被附近的村民运走盖房。尽管两年后在别处坚持办学的潞和书院又重新迁回了通州,但不久以后公理会便与伦敦会进行联合办学,在原潞和书院的基础上成立了华北协和大学,最后并入燕京大学。
1890年
美国圣公会在上海的圣约翰学院设置大学课程,后来于1905年改名为圣约翰大学。
1891年
12月17日,胡适出生于上海大东门寓所。他的父亲胡传,字铁花,兼长文武,曾在家经商,后来出外做官,晚年并曾奉调台湾服务,当时家住台南和台东,胡适约三岁,在父母教导下开始识字。不久胡父病逝,曾在遗嘱中指出胡适聪明,应努力读书。
同年,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决定捐出二千万美金来创办芝加哥大学,聘哈勃尔(W R Harper)为首任校长,并负责筹办事宜。哈勃尔周游全国,用当时空前的待遇(年薪七千五百元)选聘第一流人物做各院系的主任和教授。
1892年
芝加哥大学成立。开学之日,芝加哥大学就被公认为第一流大学。
1893年
美国长老会在杭州设立杭州长老学院(1897年该名为育英书院)。
3月,岭南大学前身广东基督教学院在纽约州立大学注册,获得了在该大学授权下颁发学位的权力。
1894年
8月1日,中日两国宣战,甲午战争爆发,清朝的北海海军在3个月内全军覆没,清朝政府完败。
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纲领。
1895年
3月23日,清朝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包括澎湖列岛)给日本。
5 月2日,康有为联合在北京会试的全国各地举人1300多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痛陈割地赔款弃民的严重后果。指出抛弃台湾将失去全国民心,割地将招亡国大祸,力主拒绝和议,明定对策。提出四项解决办法:一是下诏鼓天下之气,二是迁都定天下之本,三是练兵强天下之势,四是变法成天下之治。这就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有名的“公车上书”。
10月2日,天津北洋西学学堂(天津大学前身)成立,由盛宣怀任首任督办,校址在天津北运河畔大营门博文书院旧址,为中国人近代自办的第一所大学。
1896年
4月8日,津海关道、太常寺少卿盛宣怀筹款在徐家汇创办了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及西安交通大学等大学的前身),隶属招商、电报两局,设师范院、外院、中院和上院四院,盛宣怀任督办,为中国人近代自办的第二所大学。
同年,山海关北洋铁路学堂成立,此后先后叫唐山路矿学堂、交通大学唐山学校、唐山交通大学、第二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唐山铁道学院等等,现演变为西南交通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唐山交通大学)是一所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科学研究人才的以工为主,工,管,理,文相结合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创办于1896年,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少数高等学府之一。她的前身,是北洋铁路总局在“工业救国”和“铁路强国利民”的思想影响下兴办的“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1900年4月,首届学生毕业。同年9月30日,八国联军侵占山海关,校舍被占,学校被迫停办。1905年5月,在唐山恢复建校,改名为唐山铁路学堂。1906年春,应开滦矿务局请求,增设矿科,更名为唐山路矿学堂。1907年,学校归邮电部直辖,后归交通部,称唐山铁路学校。1914年,奉交通部令,校名改称唐山工业专门学校。
之后,学校随校址迁徙和建制的改变,校名多次变更。1921年7月,与上海工业专门学校(上海交通大学前身)及北平铁道管理学校合并为交通大学。之后,学校先后更名为交通大学唐山学校,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学校南迁湖南,是年12月复课于湘潭,并改由教育部领导。1938年11月,长沙危急,全校师生又途经桂林,柳州,于1939年1月经过千里跋涉到达贵州平越(今福泉县),3月复课。1942年1月,经教育部改定,校名为交通大学贵州分校。1944年入川,在四川壁山县丁家坳复课。抗战胜利后,学校于1946年迁回唐山原址,改名为国立唐山工学院。
1948年,人民解放战争的洪流席卷全国,唐山解放。是年9月,军委,铁道部决定将唐山工学院,北京铁道管理学院合并,成立中国交通大学。1950年中国交通大学更名为北方交通大学,唐山部分称北方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
由于唐山校址发展受到影响,1964年,国家决定学校内迁,确定在峨眉建校。1971年底,学校正式迁到峨眉,改名为西南交通大学。
随着国民经济建设发展的要求和为了适应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铁道部与四川省政府商定,并经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准,西南交通大学主体迁入成都。)
同年,美国卫理公会传教士安德森(D.L.Anderson)为响应一群年轻的中国学者学习英语的要求,在苏州开办了苏州中西书院。1899年11月,卫理公会开会讨论在华传教的教育工作计划,决定在苏州开办一所大学。1900年5月这所即将开办的大学在美国田纳西州注册,获得颁发学位证明的许可证,新大学取名为东吴大学。
4月14日,杨武之出生于安徽合肥,其父杨邦盛,是清末的一名秀才,早年一直在私塾教书。后来去天津,在段芝贵的幕府中司“笔札”,做类似文书之类的事。1907年,因段芝贵失势回家赋闲。次年,想到沈阳去谋职,不幸在旅社中染上鼠疫,竟而去世。杨武之的母亲姓王,在他9岁时(1905)也早故。所以,杨邦盛夫妇对杨武之的照料不多,生活多由叔父杨邦瑞安排。
注:段芝贵,1869年生于安徽合肥,后毕业于天津武备学堂。1895年参与小站练兵,升任武卫右军翼长、拱卫军司令、江西宣抚使、第二军军长等职。1907年任天津南段警察局总办时,因将津门艺妓杨翠喜献给庆亲王载振而谋得黑龙江巡抚一职的丑闻被罢职。1913年,段芝贵参与镇压“二次革命”,督理湖北军务。1915年,督理奉天军务,力拥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时,段芝贵任讨逆军东路司令,封辅威上将军。1918年,任陆军总长。1920年任定国军西路总司令。皖系失败后去职,隐居于天津租界。 1925年病逝。
1897年
5月21日,浙江巡抚廖寿丰和杭州知府林启筹建的新式高等学堂求是书院(浙江大学前身)成立,林启兼任求是书院总办。
“求是”,源自《汉书?河间献王传》中“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