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朱自清的了解》的作文500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04/29 23:57:20
《我对朱自清的了解》的作文500字《我对朱自清的了解》的作文500字《我对朱自清的了解》的作文500字朱自清是1923年初到温州的.这个“年初”,有关资料都是语焉不详.有说2月,也有说是3月的(更有的

《我对朱自清的了解》的作文500字
《我对朱自清的了解》的作文500字

《我对朱自清的了解》的作文500字
朱自清是1923年初到温州的.这个“年初”,有关资料都是语焉不详.有说2月,也有说是3月的(更有的说是9月),以前都没有定论.直至筹备朱自清旧居纪念馆,找朱自清在温州的资料,参与者之一、温州书法家张索找到当年温州省立第十中学老教师张棡的日记,这具体时间才有了原始的依据.
张棡,字震轩,号真叟,瑞安汀田人.家居杜隐园,晚年自号杜隐主人.终生以教书为业,曾被瑞安大儒孙诒让的父亲孙衣言聘为诒善祠塾主讲.后受聘于孙诒让创办的省立(温州)十中、十师,前后任教职四十来年.民国《瑞安县志稿》称他“造就后进无虑数千人”.夏承焘、马孟容、洪式闾便是其中佼佼者.张棡先生从光绪十四年(1888年)开始记日记,止于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前后达五十五年,共有日记本一百零五册,总字数约二百七十余万字,现保存于温州市图书馆.张棡日记所记内容多为永嘉、瑞安一带的事情,基本可窥见这期间温州发生的重大事件.在一百零五册日记中,张索发现张棡先生记录有关朱自清在温州情况的日记共有三处,包括张棡旧体诗二首和朱自清最早作的旧体诗一首,由此朱自清在温州中学的教学情况又有了蛛丝马迹.有一位玉环的学生余之介说:
朱先生讲课时,课堂气氛非常轻松愉快,如坐春风.他的普通话那么流畅自然(当时十中初中语文课老师一般能用普通话,高中语文除外地教师外,差不多都讲温州话),娓娓动听.朱先生批改作业,改得甚少,评语都一针见血,恰到好处.(黄幻中《温中教学漫忆》)
朱自清批改作文的一针见血是有具体例子的.他给朱维之的一本诗集批道:“诸作气势奔放,佳句络绎,惟题材太狭,宜扩大生活范围.”他对学生马星野(后为台湾“中央日报社”社长、“中国新闻学会”理事长)的作文十分赞赏,平时除了在文卷上细加点评外,还个别进行辅导.有一次在他作文后面兴奋地写上李商隐的两句诗:“何事荆台十万家,独教宋玉擅才华”,一时传为美谈.
马星野后来回忆这段学生生活时说:“朱先生是一块美玉.他的一句话、一席话都有长久回味的价值……他那良谦恭让的平和神态,使我毕生难忘!”
在朱自清的带动下,当时十中、十师的教学风气是十分开明的.有老师在学生的作文后面赞叹地批道:“文章我不如君!”华东师大教授、著名学者苏渊雷先生也是朱自清的学生.他至今还保存着当年在十师读书时的一篇作文.作文后面有老师的评语:“卓尔不群!”朱自清的教学不仅受到学生的欢迎,也得到同校任教的老师们的肯定和赞赏.朱自清教国文,打破了文言文独霸课堂的局面,把读写白话文引进课堂,使校园中新文学运动大放光芒.朱自清在北大读书时,喜欢佛经,常到西城根下卧佛寺街的鹫峰寺去买佛经读,如《因明入正理论疏》、《百法明门论疏》等.如今在教学中,这些知识可以用了,他节录了佛经内容作参考课本.他还仿试场射策式排列古书内容让学生辩认真伪等,总之,只要有用的,不管什么内容,什么形式,都可引用,都可运用.这些作法,令人耳目一新,尤其令一些老教师佩服.已有几十年教学经验的张棡先生在1923年5月18日写诗《赠十中国文同事朱佩弦先生》称赞.诗曰:
有道真欣德不孤,照人丰采小长芦.语翻科臼宋儒录,理证禅灯古佛图.罗列典故徵十事,安排笔砚陋三都.名山著述吾衰矣,鹿洞从君学步趋.朱自清以原韵和张棡诗一首回赠:
落拓江湖意气孤,敢将心事托菰芦.逢君悦见百间屋,入洛追怀九老图.燕国文章惊一代,草堂风韵照东都.从今大道凭宗匠,勿向时人问指趋.这是在张棡日记中发现的朱自清最早的旧体诗.此诗以前无人知晓,故未曾发表,也未收入《朱自清全集》.全集中,时间最早的旧体诗是1924年9月13日中秋节,在宁波四中写的绝句《中秋有感》,现在看来并不是最早的创作.至于认为《题马公愚所画〈石鼓图〉》最早,更是不对的.由此可见,朱自清旧体诗的创作,也是从温州开始的.时间应该是张棡写赠诗的1923年5月18日和写《得朱佩弦和诗叠前韵答之》诗的1923年6月12日之间,具体是哪一天,张棡日记中没有记载.张索等人能在张棡日记中发现这首朱自清最早的旧体诗,无疑对朱自清研究有开拓性的填补空白的作用.
除了教学出色,朱自清在十中还做了一件更出色的事,一件永远影响温州中学、影响他自己教育思想的事,那就是1923年下半年十中和十师合并后,他为新的温州省立第十中学创作了脍炙人口的校歌:
雁山云影,瓯海潮淙,看钟灵毓秀,桃李葱茏.怀籀亭边勤讲诵,
中山精舍坐春风.
英奇匡国,作圣启蒙,上下古今一冶,东西学艺攸同.朱自清从住处的四营堂巷到十中、十师上课,一定要经过距离他的住处仅百米之遥的百里坊;经过百里坊,一定要经过一间眼药店;经过眼药店,他一定要到与眼药店连在一起的大宅院里坐一坐.大宅院里住着他的好朋友,一起任教的同事马孟容、马公愚兄弟.那是1924年1月底的一天,朱自清先生到马家去,正碰上马孟容先生在作画.站在旁边的马公愚先生轻轻地对他说:“大哥这张画是特意为你画的.他说你喜欢海棠,喜欢月夜.”这以前,朱自清曾向马孟容先生讨过画,并说,你是画家,能把花的可爱处画出来,几时我也写篇文章,把花、把你的画的情趣写出来.不想,这话让马孟容先生记住了,今天特意为他作画了.朱自清非常高兴,便静静地站在马孟容先生身后看.
马孟容先生把画画好题款盖章,郑重地递给朱自清,说:“我还没有落款,请佩弦兄题诗吧.”
过了几天,也就是2月初的一天,朱自清到马家时,带了一篇散文来.他对马孟容先生说:“我没有做成诗,写了篇散文,换你的画吧.”这散文就是著名的《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是1924年2月1日写的.当时正放寒假,朱自清对散文创作的热情正高,总想再写点什么,于是,去年秋和马公愚等人再游仙岩的情景时常在眼前浮现.
再游仙岩是怎么样的情景呢?
根据马公愚先生后来的回忆,马亦钊《朱自清和马孟容、马公愚昆仲的交往》一文描写如下:
那是1923年重阳节前后的事.
那天,朱自清先生和马公愚先生等人从马家出发在小南门坐上小火轮去仙岩.沿途江南水乡的风光,尽收眼底.朱自清不禁游兴勃发.良辰美景,好友聚会,别有一番情趣.到仙岩后,先在仙岩寺逗留片刻,站在山门口,由马公愚先生指点他仔细辨认传说中仙岩周围像青狮、白象的山形,随后拾级而去梅雨亭.途中,他们谈到仙岩的三潭三瀑时,朱自清先生说,仙岩的三个瀑布三个潭,实则只有两个瀑布两个潭.龙须潭有瀑无潭且太冷清,雷响潭有潭无瀑且太喧哗,惟有梅雨潭最佳,有瀑有潭,且周围山峰叠翠,树木宜人,环境幽深清静.在梅雨亭,朱自清先生先是端详梅雨潭,后又站在悬崖边上俯下身子要仔细欣赏潭水.马公愚先生即制止他说这样太危险.就把他领过亭下的一道石穹门,让他站在潭边一个小坪上饱赏潭水风光.朱自清对马公愚说,这潭水太好了.我这几年看过不少好山水,哪儿也没有这潭水绿得这么静,这么有活力.平时见了深潭,总不免有点心悸,偏这个潭越看越可爱,即使掉进去,也是痛快的事.这水是雷响潭下来的,那样凶的雷公雷婆怎么会生出这样温柔文静的女儿来?第一次游过后,就想写一篇梅雨潭的文章,这次回去,是非写不可了.
就这样想了几天,终于在1924年2月8日,一篇美文《绿》就写出来了,与《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仅隔了七天.朱自清很兴奋,用秀丽的钢笔字抄了几份,分别送给马公愚先生和另外两位同去仙岩的朋友.写了散文《绿》以后不久,也就是1924年2月底,朱自清先生离开工作了一年的温州,到宁波浙江省立四中教学.朱自清是依依不舍地离开温州的.他很喜爱温州的环境,他很留恋温州的朋友,在温州一年日子的美好都在他的诗文中透露出来了.温州的风是香的:“闻着梅花香么?——/徜徉在山光水色中的我们,/陡然都默契了”(《香》1924年1月2日温州作).温州的雨都是柔柔的令人心醉的:“东风里,/掠过我的脸边,/星呀星的细雨,/是春天的绒毛呢”(《细雨》1923年3月8日).还有温州山水:“那醉人的绿呀”(《绿》1923年2月8日温州作),“织成一个幻网”,“幻网里也许织着诱惑”(《白水漈》1924年3月16日).
可是到了宁波,状况不如人意.经济仍然拮据,母亲和妻儿还在温州自己又不能照顾,每每形影相吊时,离愁别绪涌上心头,让他苦闷,让他往往夜不能寐,以烟酒麻醉.这样挨过了半年,总算等到7月份放暑假,朱自清急忙回到温州和家人团聚.
然而,日子还是那样艰难,连月来学校拖欠薪水,家中左支右绌,时常借钱,有时还借不到,只好当衣服.一次四件衣裳只当二元五角,一次把自己当年上大学时父亲在南京给他买的紫毛衣也当了,心情懊丧极了.
其间,老同事老领导,时为十中校长的金嵘轩来邀他留温州十中就教,他因答应宁波了,只得婉拒,9月初又赶回宁波去了.
到宁波不久,温州出现战乱,更让朱自清焦急担忧得不得了.在这样混乱的情况下,朱自清想回温州,却没有路费,待到借了钱来,交通也中断了,只能干着急.而朱自清一家上有老下有少,在温州举目无亲,夫人武钟谦又腹泻生病,又缺钱,急得正无计可施时,马公愚来了.他请朱夫人一家随他们一起去永嘉枫林避乱.于是,他们匆匆收拾行装,随即坐上马家租的舴艋船到枫林去.武钟谦夫人一家在枫林过了几天安静的日子,但那毕竟不是久居之地.看看时局稍平,就电促朱自清先生来温接他们家眷去宁波.拍了电报快信,又怕朱自清来了找不到他们,于是决定回温州.马公愚劝她等局势大定后再走,朱夫人不肯,只得派一个佣人送她们一家和另一位外地教员回温州,并给她十元大洋备用.9月24日,武钟谦夫人一家回到温州.她们先到四营堂巷“王宅屋”,看看邻居都逃难去了,周围房子十室九空,住着一定寂寞冷清.为安全起见,同行的十中教员建议她们先住十中里面,等待朱自清先生从宁波回来.
朱自清先生自从9月24日接到夫人快信后,急忙到春晖中学借了六十元钱,坐船到台州海门(现椒江市),却碰到海门到温州的轮船停开,旅客退票.本想坐永安轮船经上海转到温州,又怕海浪大,轮船不能开.突然想到大荆(现乐清市大荆镇),于是改坐河船经温岭、江厦,再乘一艘带有枪炮的海船去温州.这样辗转二日,终于在9月30日晚上9时,到达温州码头.
朱自清在9月30日日记里这样描写他到家的情形:
入东门,街中竟只有三五人,皆提了灯.我以为戒严时代.两旁铺户,均闭门.街甚阔,而黑如漆.独行久之,始得一车.告我孙(传芳)兵入城情形及今日拉夫情形.
到中学,知眷属已于下午搬回,即至家中,见行李已整好,大小均安,为慰!
原来,武钟谦夫人他们又从十中学校里搬回“王宅屋”家中了,并已准备好搬家的行李,一家大小都安康,朱自清于是放心了.
第二天,朱自清托人代买了去宁波的船票,又去金嵘轩校长家拜访,金校长劝他暂缓将家眷带走,争取回温中教书而被朱自清谢绝了.
10月2日下午,朱自清到金嵘轩校长家告别,并还他过去借的五元大洋.因马公愚等人还在枫林避乱未回,就将十元大洋交金嵘轩校长,托他转还马公愚(是离开枫林时马公愚交武夫人备用的钱),并给马公愚留下一封信,然后与金嵘轩等人“怅然”而别.
晚上,朱自清一家登上去宁波的轮船离开温州.
左图:朱自清(左四)和温州十中文学社学生合影.
右图:在2006年11月24日温州朱自清旧居迁建落成仪式上,两位远道而来为旧居开馆揭牌的老人令人瞩目.一位是七十二岁的老作家王蒙,另一位是八十二岁的朱闰生(左一),他就是《荷塘月色》里“妻在屋里拍着”催眠的“闰儿”,朱自清的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