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请大家结合(2008年修订版)的这本书来回答,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05/03 04:04:51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请大家结合(2008年修订版)的这本书来回答,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请大家结合(2008年修订版)的这本书来回答,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请大家结合(2008年修订版)的这本书来回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请大家结合(2008年修订版)的这本书来回答,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请大家结合(2008年修订版)的这本书来回答,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请大家结合(2008年修订版)的这本书来回答,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其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和基石.其中一个基本观点是:只有劳动才创造价值,而且是活劳动.这一观点,在近几年学术界进行的有关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争论中受到挑战.争论的焦点在于:是否只有劳动才创造价值?换句话说,物质生产要素,诸如土地、机器、自然资源等是否也创造价值?在这场争论中,有的作者从维护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善意目的出发,引经据典,使本来简单易懂的劳动价值论变得高深莫测;有的作者则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提出质疑,甚至有人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包袱还是翅膀”的问题.从争论所涉及的主要内容来看,本人认为有三个问题需要进一步澄清,它们是:价值的源泉问题;价值的形成问题;价值的表现问题.这三个问题既相联系又相区别,一旦混淆,极易得出似是而非的结论.
一 关于价值源泉问题
只有劳动才创造价值,而且是活劳动,不是物化劳动.众所周知,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一个基本观点.很明显,马克思在这里讲的是价值的源泉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马克思在他的政治经济学中自始至终坚持这一正确观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首先,从马克思揭示的价值的本质来看:马克思认为,价值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在商品中的凝结,价值实体是抽象劳动.可见,只有人类劳动才会凝结成价值;
第二,从价值量的决定因素来看: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劳动量,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生产商品的劳动量是衡量商品价值量大小的唯一尺度;
第三,从价值量的变化规律来看: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量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价值量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由劳动量的变化引起的.劳动生产率的改变,并不直接改变商品的价值量,而仅仅是改变生产单位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影响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第四,从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看:马克思认为,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所以如此,是因为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它不仅是价值的源泉,而且是大于它自身价值的源泉;
第五,从价值的展示形式来看:马克思认为,无论是剩余价值(包括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还是它的表现形式利润(包括商业利润、银行利润等)、利息、地租(包括级差地租、绝对地租)等,其来源都是雇佣工人的的剩余劳动.土地、机器设备、自然资源等非劳动要素,不管如何先进,如何丰富,都不是剩余价值的源泉,也不是价值的源泉.
由此可见,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这个问题在马克思那里早已解决.为什么现在又有人提出质疑呢?本人以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质疑者混淆了价值源泉与价值形成的问题.
二 关于价值形成问题
只有劳动才创造价值,不等于只要有劳动就能创造价值.前者说的是价值源泉问题,后者讲的是价值形成问题.如果不了解两者的区别,就可能错将“价值源泉”等同于“价值形成”,从而否定价值形成过程中非劳动生产要素的重要作用,得出“只要有劳动就能创造价值”的片面结论;或者错将“价值形成”等同于“价值源泉”,从而否定价值源泉的唯一性,得出“机器设备等物质生产要素也能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错误结论.
从价值源泉的角度来说,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这是无条件的;从价值形成的角度来说,劳动要形成或凝结成价值,是有条件的.在谈到价值形成时,
http://www.cnkaoyan.net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浏览中国考研网
马克思指出,劳动要成为价值实体,必须是有效劳动.“商品要成为价值,首先必须是效用;同样,劳动要被看作是抽象意义上人的力量、人类劳动的消耗,首先必须是有用劳动.”(《马恩全集》第23卷54页,72年人民出版社出版).劳动的有用性,一要体现在使用价值上,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二要体现在生产社会所需要的使用价值上,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其使用价值是为社会和他人生产的,只有生产符合社会需要的使用价值,生产者的私人劳动才有可能得到社会的承认,转化为社会劳动;三要体现在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在量上与社会需要相吻合上,如果生产的使用价值超过社会需要,就会出现生产过剩.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一切过剩商品其使用价值对社会来说是多余的,因此付出的劳动自然也是无效劳动.无效劳动不形成价值.可见,并非所有劳动都能形成价值.
劳动要成为有用劳动,形成价值,光靠劳动自身还不行.劳动要创造价值,首先要生产商品.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人们如果只有劳动而不具有诸如土地、机器、原材料等物质生产要素,无论如何是生产不出商品来的.没有商品,自然也无价值可言.反之亦然.马克思在分析价值形成与价值增值过程时,从未只强调劳动一个因素.他运用劳动二重性学说,明确指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作为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是雇佣工人的具体劳动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的过程,也是转移不变资本(即物质生产要素)价值的过程,没有不变资本,具体劳动无法进行;作为价值增值过程,是雇佣工人的抽象劳动形成新价值和剩余价值的过程,没有可变资本(活劳动),价值和剩余价值也无以形成.可见,在资本主义社会,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源泉,没有它,不能生产剩余价值;不变资本(物质生产要素)是生产剩余价值的物质条件,没有它,也不能生产剩余价值.如果以为剩余价值只是可变资本生产的,这无疑是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误解.
物质生产要素虽然不是价值的源泉,但它在价值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些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物质生产要素是价值形成的必要条件,没有它,劳动者就不能创造价值.因为劳动只有与物质生产要素相结合,才能进行现实的生产,才能创造使用价值和价值.否则,什么都生产不出来.马克思指出:“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就什么也不能创造.它是工人用来实现自己的劳动,在其中展开劳动活动,由其中生产出自己的产品的材料.”(《马恩全集》第42卷92页人民出版社79年版)由此可见,商品的生产离不开“自然界”,说到底离不开物质生产要素,离开了物质生产要素,劳动既失去了加工的对象,也失去了将劳动作用于劳动对象的物质手段,那就谈不上现实的生产劳动,更谈不上创造价值.物质生产要素是将活劳动转化为物化劳动的物质媒介,没有它,抽象劳动无法凝结成价值.所以说,物质生产要素是价值形成的必要条件.
第二,物质生产要素本身的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组成部分.物质生产要素不是价值源泉,但它本身是商品,有价值.它的价值通过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成为新产品价值的组成部分.需要指出的是,在商品生产过程中,物质生产要素的消耗只有在社会“平均消耗”的情况下,其价值才能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如果大于社会“平均消耗”的范围,就意味着物质生产要素的浪费,超出部分的价值不能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反之,如果大力节约物质生产要素,使物质消耗大大低于社会的“平均消耗”,就有利于降低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从而有利于商品生产者实现更多的价值
http://www.cnkaoyan.net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浏览中国考研网
第三,不同的物质生产要素对劳动创造价值所起的作用不同.同样的劳动者,如果他们使用的劳动工具不同,在同一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就不同,创造的价值也不同.比如,同一个劳动者,使用先进的织布机一天可以生产100匹布,而使用手工操作的织布机一天只能生产2匹布.劳动生产率前者是后者的50倍,创造的价值前者也自然多于后者.这种差距的出现,我们决不能认为是先进的机器设备带来的.但是我们又不能否定先进的机器设备对劳动创造价值所起的重要作用.因为劳动有“简单”和“复杂”之分.生产工具越先进,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高,劳动的复杂程度越高.在同样的劳动时间内,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是加倍的简单劳动创造的价值.这就不难理解,同一个劳动者在使用先进程度不同的生产工具生产同一种产品时,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创造的价值不同.由此可见,先进的物质生产要素有利于劳动者从事复杂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更多的价值.但是,物质生产要素的先进程度要与劳动者的素质相适应,不是越先进越好.我国正在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既注重经济发展中科技含量的提高,又重视劳动者素质的改善.“科教”所以能够“兴国”,从经济学意义来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有利于促进简单劳动向复杂劳动的转化,从而在同样的劳动时间内创造更多的价值.
第四,物质生产要素的优劣直接影响劳动生产率,从而影响企业利润或剩余价值.马克思指出:“固定资本的使用价值恰恰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必要劳动,增加相对剩余劳动,从而提高剩余价值.”(《马恩全集》第46卷下册,人民出版社80年版288 页)在劳动量不变或略有增加的情况下,使用机器可以比手工工具多创造出10倍、 100倍、甚至千倍的物质产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列举了许多这样的实例,如走锭精纺机比手工工具的生产效率提高了180倍, 机器印制花布比手工印制的生产效率提高了200倍,等等.(《马恩全集》第23卷429页,72年人民出版社出版)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得到超额剩余价值;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企业可以得到相对剩余价值.而超额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就其源泉来说,都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此外,优越的地理条件会带来级差收入或级差地租,物质生产要素达到一定程度会产生“规模效益”等等.无论是“级差收入”,还是“规模效益”,其价值来源都是生产者的劳动.从这里我们还可以看出,合理使用和充分发挥物质生产要素的作用,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需要指出的是,承认物质生产要素在生产商品价值中的作用,并不否定劳动是价值唯一源泉这个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这是因为:第一,前者说明的是商品价值形成的条件,没有这些条件,一个价值“分子”也不能创造;后者说明的是商品价值形成的源泉,没有劳动这个唯一源泉,无论物质生产要素多么先进,多么丰富,同样创造不出商品价值.第二,物质生产要素对商品价值的作用是通过劳动为媒介而实现的,它并不改变劳动量是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唯一尺度这个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
三 关于价值表现问题
价值形成于商品之中,自己表现不出来,它要通过其他商品来表现.由于这个原因,人们很容易将价值表现等同于价值本身.
在货币出现以前,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是交换价值,即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在交换过程中,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其价值只能大致地、近似地表现在等价物的使用价值上,处在等价
http://www.cnkaoyan.net中国考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