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历代首相对国家所做出的贡献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05/08 08:36:23
马来西亚历代首相对国家所做出的贡献马来西亚历代首相对国家所做出的贡献马来西亚历代首相对国家所做出的贡献马来西亚的第一任首相:东姑阿都拉曼,或阿卜杜勒·拉赫曼(TunkuAbdulRahmanPutra

马来西亚历代首相对国家所做出的贡献
马来西亚历代首相对国家所做出的贡献

马来西亚历代首相对国家所做出的贡献
马来西亚的第一任首相:
东姑阿都拉曼,或阿卜杜勒·拉赫曼 (Tunku Abdul Rahman Putra Al-Haj ibni Almarhum Sultan Abdul Hamid Shah)
1951年吉打州王子东姑阿都拉曼继翁惹化为巫统领导人,陈祯禄与东姑阿都拉曼密切合作.由于1949年英国人宣布不管马来人愿不愿意马来亚将在数年内获得独立,两位领导人必须设立一个在两个社群中均可以被接受的协议来作为一个稳定的独立国家的基础.后来马来西亚印度人国大党也加入了这个巫统-华人公会联盟.这个联盟在1952年和1955年的大选中在马来人和华人地区均获胜.
引入地区性的政府选举是战胜共产党的另一个重要步骤.1953年斯大林死后在马来亚共产党内部发生了是否继续进行武装斗争的争执.许多共产党游击队员丧失了武装斗争的信心重返家园.尽管陈平依然带领着一些死顽固的游击队员继续在难以进入的泰国边境地区的深山老林里坚持了多年,但是1954年邓普勒离开马来亚时紧急状态已经结束.紧急状态时期遗留下来的马来人与华人之间的仇恨却依然遗留了很长时间.
1955年和1956年里巫统、华人公会和英国一起起草了一部独立的马来亚的宪法基础.巫统承认所有民族享受平等的公民权,华人公会则同意马来西亚国家元首由马来亚苏丹轮流担任,马来语为官方语言,促进和资助马来教育和经济发展.实际上这个协议标志着马来亚由马来人统治,管理机构、警察和军队主要由马来人控制,而华人和印度人则在内阁和议会中获得适当的代表,在他们占多数的州中管理,他们的经济地位受到保护.谁来控制教育系统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这个问题一直拖延到独立后才解决.1957年8月31日东姑阿都拉曼成为独立的马来亚的第一位首相.
第二任首相:
敦阿都拉萨, 或者敦拉萨 或者阿卜杜拉·拉扎克 (Tun Abdul Razak bin Haji Dato' Hussein Al-Haj)
敦拉萨被我国成为发展之父(Bapa Pembangunan),相信他在我国的反战上有很大的贡献.自从1951年东姑阿都拉曼接任巫统主席职位之后,阿都拉萨便出任巫统副主席.长期以来,他是为人所熟知的东姑的有力助手和承继人.独立后,他出任副首相兼国防部长,一直到1970年东姑阿都拉曼宣布退休之后,他乃坐上巫统主席之职位,并且出任首相之职位.
他於1950年参加巫统,并且被选为巫统青年团团长.1951年出任巫统副主席.一九五五年,参加我国首次全国立法议会之大选.1956年,联盟代表团前往英国谈判独立,他是代表团的成员之一.除了副首相职位之外,他亦曾兼任乡村发展部长,国防部长之重要职位.
1969年,五一三事件发生后,国家进入紧急状态,阿都拉萨出任国家行动理事会主任.一九七0年九月廿二日,东姑阿都拉曼退休,他乃接任首相之职位,并且署理国防及外部长.
巫统在阿都拉萨的领导下.采取了一连串的新政策,积极推动国民教育政策,宣布新经济政策,俾在20年内建立起一个马来人的经济社会,这给巫统带来了新的面貌.
这一路来,原本由巫统,马华和印度国大党组成的联盟,在1969年大选中受挫,损失了许多席位.敦拉萨进行活动之下,最先在砂劳越与人民联合党,较后则槟城民政党,霹雳州人民进步党,以及泛马回教党,组成了州和中央联合政府.於是,国民阵缐组织便正式成立.
在外交关系方面,阿都拉萨积极奉行中立不结盟政策.1974年五月,率领马来西亚代表团,官式访问北京,正式签署马、中两国建立邦交之协定.而在7月,马来西亚举行第四次之全国普选.
这次之大选,国阵赢得了135个席位.而在州议会方面,全国360个席位中,国阵赢得了215个席位.於是,便产生了一个犟大的中央和各州政府.这可说是阿都拉萨的一项辉煌的成就.
在应付五一三事件以后的国内动荡局面,阿都拉萨所采取的策略,是尽量减少政党的政治活动手段,去促进各政党之间的合作.国民阵缐的成立,乃基於这一精神,而国阵取得的成就,也说明此一策略获得了成果.同时,也更进一步的巩固了巫统的地拉.
第三任首相:
敦胡先翁(Allahyaraham Tun Hussein bin Dato' Onn)被称为“团结之父”.
由于胡先翁生在一个富有民族主义与政治思想的政治世家,深受其家族影响,所以在担任公务员的同时,他也积极地投入了政治活动.马来人统一机构(巫统)在1946年成立后,他就被委任为副秘书长.1950年,他成为了巫统青年团(巫青团)的第一任团长,随后,又被推选为巫统秘书长.与此同时,他受委为联邦议会议员,并兼任柔佛州立法议会议员及柔佛州行政委员会委员.
然而,他还是在1951年随父亲翁惹化退出巫统,并加入了他父亲新创办的马来亚独立党以及随后的国家党.由于他父亲的新政党一直得不到大众的广泛支持,在连连失利下,他也渐渐地淡出政治圈,转而前往英国林肯律师学院(英语:Lincoln's Inn)深造.在1958年,他考获“出庭律师”的资格,回国后就在吉隆坡开设了自己的律师楼,成为一名执业律师.
1968年,胡先翁在当时副首相阿都拉萨的游说下重新加入巫统,随后,在1969年的大选中为联盟赢得了柔佛新山东区的国会议席.在经历五一三事件之后,1970年在阿都拉萨的新内阁中担任教育部长.
1972年,胡先翁在巫统代表大会中获选为巫统副主席.1973年8月8日,被巫统最高理事会任命为代理署理主席(即第一副主席),以接替8月2日逝世的副首相敦伊斯迈医生.13日,晋升为副首相兼贸易与工业部长.
1976年1月14日,首相阿都拉萨在伦敦病逝.15日,胡先翁在国家皇宫宣誓,就任马来西亚第三任首相.17日,在巫统最高理事会的紧急会议中受确定为巫统代主席.1978年,在巫统党选中不劳而获,成为巫统主席.
第四任首相:
敦马哈迪,或者马哈蒂尔 (Mahathir bin Mohamad).马哈迪·莫哈末是一名深具争议性的政治领袖,他在担任马来西亚首相期间,被认为是马来西亚现代化的工程师.无论如何,他也备受批评,特别是他的权威式的领导方式及其裙带作风.
拥有“Dr. M”之称的马哈迪·莫哈末,在国际舞台上也非常积极,特别是以热切推动「亚洲价值观」著称.
1.马哈迪在任内, 对司法部门进行政治干涉, 1998年, 他为了一些对政府不利的法庭宣判, 罢免联邦法院院长和好几名最高法院法官, 造成司法危机.
2.马来西亚沙巴州亚庇高庭法官陈汉章透露, 他在1997年的一场选举官司中宣判执政党候选人当选无效之后, 马哈迪欲透过法官仲裁委员会来革除其法官职位.
3.马哈迪牵涉轰动一时的司法丑闻“林甘影片”[3], 在他给皇家委员会的供词中, 他承认在委任法官之前会谘询和听取其他人的意见,这些人当中,有可能包括商人陈志远.
4.在一些经济专家的反对下,马哈迪执意推动国产车普腾(Proton)计划,专家们反对的理由是马来西亚缺乏宏大的国内汽车市场以及该计划缺乏经济效益.过去20年来,马来西亚纳税人支付政府津贴来维持普腾, 马来西亚驾车人士因为政府征收高昂关税以保护普腾而需支付高价钱来购买汽车,这使得一些因为公共交通系统欠完善而买普腾车的马来西亚人承受财务负担.
5.1987年10月, 因为前副首相安华执意委派不懂中文的副校长掌管华文小学, 造成华人社会普遍不安, 马哈迪采用高压手段进行茅草行动(Operasi Lalang), 援引内部安全法扣留了100多人(包括年迈的华教人士沈慕羽)和关闭了3家中英文报章:中文《星洲日报》、英文《星报The Star》和马来文《祖国报(Watan).
6.严重的裙带风气,例如: 最显著的是玲珑集团的哈林沙艾(Halim Saad)、流动电话集团工艺资源(TRI)和马航的达祖丁(Tajudin Ramli)[7].还有经营槟城造船工业(PSC)失败的阿明夏(Amin Shah Omar)以及伊佳兰(Ekran)的陈伯勤(Ting Pek Khiing).2000年马哈迪领导的政府以每股8令吉的价格向达祖丁(Tajudin Ramli)买回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的股权,那时候,马航在吉隆坡股票市场的市场股价只有3令吉68仙.
7.自以为是,无视经济专家的建议,实施抄袭日本和韩国的重工业计划(所谓的向东政策), 发展钢铁业(柏华嘉控股Perwaja)、汽车业(普腾Proton)和混凝土业, 这些失败的计划带来重大问题和无数的金钱损失.特别是柏华嘉, 涉及高层贪污舞弊、管理不当的问题.
8.藐视马来西亚联邦宪法、多元种族和多元宗教的社会, 执意推动回教化, 甚至宣称世俗国家马来西亚是回教国.于1981年拉拢安华进入巫统,协助推动国家行政回教化(Menyerap Nilai-Nilai Islam Dalam Pentadbiran Negara)的政策.
9.2008年3月马来西亚国会大选后, 马哈迪的言论渐渐变成种族主义. 2008年8月9日, 马来西亚律师公会公开讨论改信回教所引出的问题.这个公开论坛的目的是要克服改信回教后衍生的课题, 可是进行不到几小时就受到回教激进份子的干扰与恫言闹事的情况下被迫提前结束.马哈迪较后发表声明, 表示“由于马来人越来越软弱,才令其他种族越来越大胆提出本身的诉求,侵犯马来人的权益,甚至还谈及敏感的宗教课题,马来人的前景令人担忧.”
10.2003年, 马哈迪在第10届回教大会组织峰会上发表反犹太人言论, 此举受到西方国家的谴责.
11.2008年8月26日槟城威省峇东埔举行国会选举,巫统槟城升旗山区部主席阿末依斯迈尔在选战中批评“华人只是寄居,即使得权也不会平均分配财富给各族”(参见:华人寄居论).这种带有狭隘种族主义的言论遭到朝野及民间人士的批评.巫统最高理事会也因为执政党内的压力暂时冻结阿末依斯迈党籍3年.然而,在这场种族言论风波中,马哈迪却为阿末依斯迈打抱不平,并提出非马来人发出种族主义的言论与声明时,马来人却不曾要求他们道歉.马哈迪在他的部落格中提出兴都权益行动委员会及黄明志为例子.实际上,兴都权益行动委员会的四位领袖已在内安法令第8(1)条文下不经审判被扣留,而黄明志父子两人已本身及通过政党道歉无数.马哈迪虽曾贵为一朝首相却选择性忘记这些事实,为种族主义者辩护,这证明了他内心里的种族主义是和阿末依斯迈尔无异.
第五任 (没有贡献):
敦阿卜杜拉·艾哈迈德·巴达维(马来语:Tun Abdullah bin Haji Ahmad Badawi).同时,也是在位时间最短的马来西亚首相.
阿都拉参政前曾任文化、青年及体育部副总秘书.1978年全国大选,他中选为槟城甲抛峇底区国会议员,之后於1980年受委为联邦直辖区政务次长,并於同年9月擢升为直辖区副部长.
在巫统重量级领袖当中,阿都拉·巴逹威无疑是相当出色的一位.特别是当巫统党内充斥金钱政治、朋党主义及裙带风的时候,阿都拉的清廉形象就像一股清流,有助於清洗及提升巫统的声誉.他也因此广为党内不同阵营所接受.阿都拉的政治生涯充满波折,他的沉浮,可说完全系於马哈迪之手.
阿都拉的父亲也是一名巫统领袖.他的家族与巫统有著密不可分的亲密关系,因此,他也就「子承父业」.八七年巫统党争中,这成了他最终选择归队的一个因素.早年的阿都拉在槟城接受教育.他於1964年毕业於马来亚大学回教研究系,后加入巫统.他的背景与他的前任同僚,前副首相安华相当接近.
不过,两者虽然同是来自槟州,并先后在马来亚大学受教育,份属「师兄弟」,阿都拉和安华的作风,却完全不同.在气质上,阿都拉没有安华「狂飙英雄」式的传奇色彩,也没有安华雄辩滔滔的口才,既使在青春焕发的大学时代,阿都拉也是一位沉著、冷静及温文的人物;他的温和形象尽管没有安华那麼突出,但是,也全无安华锋芒毕露,咄咄迫人的锐气,更容易为人接受.
因此,这两者在气质、个性上的迥异,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日后在意识形态、政治斗争路线、行事作风及价值观念的差距.在安华被马哈迪吸纳进入巫统,并在槟城峇东埔参选以来,阿都拉便感到这位「同乡兼学弟」的威胁.
尔后,两人在政治上的不咬弦,特别是在巫统槟州联委会中,安华以后来居上之势,登上槟州巫统主席职,阿都拉任副主席,更令当时的巫统党员,有著难以取舍的矛盾情意结.
1981年,阿都拉升做首相署部长,并被委任为巫统最高理事会成员,兼出任巫统槟州联委会主席.1984年,他中选为巫统副主席,并出任教育部长.1986年,阿都拉被调任为国防部长.1987年巫统党选中,他参与东姑拉沙里及拿督慕沙希淡的B队,与拿督斯里马哈迪的A队抗衡.阿都拉虽在这次的党选中成功保住副主席的职位,但其部长职位较后却被撤除,不过他却选择继续效忠巫统.1988年,新巫统成立,阿都拉受委为最高理事会成员,继而受委为副主席.1989年,他受委代表巫统参加国家经济谘询理事会,担任重组社会小组主席.
在1990年巫统党选中,阿都拉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蝉联副主席,并於1991年在内阁改组中受委为外交部长.不过,他却在1993年巫统改选中站在元老派的阵营,结果以微差的票数败给宏愿队的拿督斯里纳吉、丹斯里慕尤汀及丹斯里莫哈末泰益,失去副主席的职位,但他仍被委任为巫统最高理事会成员.
1995年12月30日,阿都拉宣布参选1996年巫统副主席职位,最终顺利获胜.
2003年,马哈迪在巫统大会上宣布将辞去巫统主席职,同时将把职位交给署理主席的阿都拉.
2003年10月31日,正式从马哈迪手中接任马来西亚第五任首相.
2004年,马来西亚进行第十一届大选,阿都拉以新首相效应,让国民阵线大胜90%的国会议席.
2008年3月8日,马来西亚进行第十二届大选,以阿都拉领导的国民阵线遭到挫折,失去了超过三分之一国会议席.
2008年10月阿都拉原定于2010年转让职权给其副手拿督斯里纳吉,由于遭到巫统高层的压力下,被逼提早至2009年3月的巫统党选后转让职权,同时也不寻求蝉联巫统主席职.
现任首相:(没有贡献)
拿督·斯里莫哈末·纳吉·敦·哈芝·阿都拉萨(马来语:Dato' Sri Mohd Najib bin Tun Haji Abdul Razak)
茅草行动
1987年,纳吉曾作为巫统青年团团长为马来特权辩护,并在一个被广泛记载的演说中发誓“要以马来西亚华人的血液来洗马来短剑(keris)”. 过后不久,政府以内安法令为由,不经法庭审判地拘捕和扣留异议分子(参考茅草行动)(Operasi Lalang),但纳吉却未因他的极端言论而被拘留. 同一集会上还悬挂着一些横幅.上面写有以下的标语:“那些反对马来统治者的人将被撤销(他们的)公民身份”、 “ 5月13日已开始”(指1969年5月13日种族骚乱事件)和“让它(马来短剑)浸泡在在马来西亚华人的血泊中” .
蒙古女郎炸尸案
纳吉曾有过一位亲密助手叫阿都拉萨·巴金达,兼涉一位叫阿尔丹杜雅·沙丽布 (Altantuya Shaaribuu)的蒙古女郎谋杀案.阿都拉萨·巴金达(其后无罪释放)是受审的三名被告之一. 纳吉在法庭宣誓书中据报道有牵连,他在一张照片被照到与阿都拉萨·巴金达和阿尔丹杜雅·沙丽布在一起.不过,纳吉已完全由马来西亚当局免于调查,引起了外界对司法进程的怀疑.更详细的法律分析,可以在英文网站 一篇文章中找到.
回教国
纳吉曾宣布,马来西亚“从未被世俗过,因为所谓“被世俗”在西方的定义里是指“在我们的治理国家理念下分离伊斯兰教原则” .
国民服务
马来西亚国民服务计划由纳吉在担任副首相时创立,一直都管理不善.截至2008年5月,已有16人在马来西亚国民服务中丧生.纳吉没有为这些死亡采取任何行动,且反应冷淡.有一次他被引述说:“只有”14名孩子已死亡,应尽量减少这些死亡的不良报导.更多人呼吁在最近的施压中为16名孩子的死亡而暂停该计划,纳吉回应时表示,(暂停该计划)并不可行因为该计划是“多方涉及的” .最后声明激怒了更多的马来西亚的父母和公众,使人更相信纳吉比较关注的是让死亡数字持续增加,并批出合约给那些有政治关系的承办人包办该训练营,多过孩子的死亡.
继承首相
在许多对他的争议,首相巴达威在2008年4月6日确认副首相纳吉·阿都拉萨作为他可能的继任者符合了对执政党的政治继承传统. 但纳吉暗中涉及备受争议的阿尔丹杜雅·沙丽布蒙古女郎谋杀案的情况在法院的审判经历了众多的违规行为和延误.

其实马来西亚中六所使用的pengajian am(general paper)里面有提到首相们针对当时时事所作出的种种政策。楼主如果是马来西亚人就有办法弄到。不过资料不是最新。而十片空白的回答让我的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精彩!给你掌声!

第一任:
东姑阿都拉曼,或阿卜杜勒·拉赫曼(Tunku Abdul Rahman Putra Al-Haj ibni Almarhum Sultan Abdul Hamid Shah),1903年2月8日-1990年12月6日,是马来西亚的第一任首相。同时亦被视为“马来西亚国父”。
1954年,东姑阿都拉曼成为了马来亚的首席部长。马来亚在 8月31日,1957年马来亚独立时,他成为...

全部展开

第一任:
东姑阿都拉曼,或阿卜杜勒·拉赫曼(Tunku Abdul Rahman Putra Al-Haj ibni Almarhum Sultan Abdul Hamid Shah),1903年2月8日-1990年12月6日,是马来西亚的第一任首相。同时亦被视为“马来西亚国父”。
1954年,东姑阿都拉曼成为了马来亚的首席部长。马来亚在 8月31日,1957年马来亚独立时,他成为了马来亚的第一任首相。他在1970年时辞职,阿都拉萨就成为第二任首相 。1990年因病逝世,享年87岁。
第二任:
敦阿都拉萨,或敦拉萨或阿卜杜拉·拉扎克(Tun Abdul Razak bin Haji Dato' Hussein Al-Haj,1922年3月11日-1976年1月14日)是马来西亚第二任首相。自从1951年东姑阿都拉曼接任巫统主席职位之后,阿都拉萨便出任巫统副主席。长期以来,他是为人所熟知的东姑的有力助手和承继人。独立后,他出任副首相兼国防部长,一直到1970年东姑阿都拉曼宣布退休之后,他乃坐上巫统主席之职位,并且出任首相之职位。
阿都拉萨出生于彭亨州,少年时期曾在著名的霹雳州江沙马来学院就读。较后获奖学金在新加坡莱佛土学院攻读。1950年在英国考获法律学位,是一名合格的律师。
他于1950年参加巫统,并且被选为巫统青年团团长。1951年出任巫统副主席。1955年,参加马来西亚首次全国立法议会之大选。1956年,联盟代表团前往英国谈判独立,他是代表团的成员之一。除了副首相职位之外,他亦曾兼任乡村发展部长,国防部长之重要职位。
1969年,五一三事件发生后,国家进入紧急状态,阿都拉萨出任国家行动理事会主任。1970年9月22日,东姑阿都拉曼退休,他乃接任首相之职位,并且署理国防及外部长。
巫统在阿都拉萨的领导下。采取了一连串的新政策,积极推动国民教育政策,宣布新经济政策,俾在20年内建立起一个马来人的经济社会,这给巫统带来了新的面貌。
这一路来,原本由巫统、马华和印度国大党组成的联盟,在1969年大选中受挫,损失了许多席位。敦拉萨进行活动之下,最先在砂劳越与人民联合党,较后则槟城民政党,霹雳州人民进步党,以及泛马回教党,组成了州和中央联合政府。于是,国民阵线组织便正式成立。
在外交关系方面,阿都拉萨积极奉行中立不结盟政策。1974年五月,率领马来西亚代表团,官式访问北京,正式签署马、中两国建立邦交之协定。而在7月,马来西亚举行第四次之全国普选。
这次之大选,国民阵线获得压倒性的胜利。在154个国会席位中,赢得了135个席位。而在州议会方面,全国360个席位中,国阵赢得了215个席位。于是,便产生了一个强大的中央和各州政府。这可说是阿都拉萨的一项辉煌的成就。
在应付五一三事件以后的国内动荡局面,阿都拉萨所采取的策略,是尽量减少政党的政治活动手段,去促进各政党之间的合作。国民阵线的成立,乃基于这一精神,而国阵取得的成就,也说明此一策略获得了成果。同时,也更进一步的巩固了巫统的地位。
在巫统里头,当东姑担任主席,阿都拉萨乃担任署理主席,当阿都拉萨任主席后,署理主席乃由敦依斯迈医生担任。但敦依斯迈医生于1973年8月突然去世。于是,胡申翁出任署理主席。阿都拉萨于1976年1月,在治疗白血病时在伦敦逝世,终年54岁。
阿都拉萨的长子纳吉在阿都拉萨逝世后,积极参政,并在政坛上一路青云直上。2003年,马哈迪从政坛退休后,纳吉就出任马来西亚第九任的副首相。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