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有关“科学发展观”的120道竞赛选择题?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04/30 14:05:25
求有关“科学发展观”的120道竞赛选择题?求有关“科学发展观”的120道竞赛选择题?求有关“科学发展观”的120道竞赛选择题?1、党的什么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求有关“科学发展观”的120道竞赛选择题?
求有关“科学发展观”的120道竞赛选择题?

求有关“科学发展观”的120道竞赛选择题?
1、党的什么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答:2003年10月14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
2、科学发展观的明确表述是什么?
答: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3、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它给予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概括是什么?
答: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4、胡锦涛总书记在2004年3月10日召开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内容是什么?
答: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5、什么是五个统筹?
答: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
6、温家宝同志指出了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什么?
答: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7、什么是发展观?
答: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
8、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是什么?
答:科学发展观.
9、科学发展观的完整内涵是什么?
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人为本.
10、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什么?
答:坚持以人为本.
11、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着眼点是什么?
答:是要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12、什么是以人为本?
答: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地说,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
13、什么是全面发展?
答: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14、什么是协调发展?
答:推进五个统筹,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15、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答: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让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16、什么是总体小康?
答: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17、全面小康与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全面小康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只有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才能为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针对全国的发展而提出的.我国地区差距大,各地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必然有先有后,一定时期内现代化和全面小康的实现程度必然有高有低.在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发达地区可以而且有条件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18、为什么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
答: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要求,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和各项工作中.
19、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是什么?
答:一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二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妥善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正确选择;三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
20、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全面、协调、可持续.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着眼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所谓协调,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所谓可持续,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子孙后代着想.
21、目前国际上通常采用什么标准衡量一个国家的发展状况?
答:衡量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是GDP.它对反映经济增长的状况和程度是有意义的,但有两个缺陷:一是不能反映社会问题及其变化状态,比如社会保障问题,甚至还会掩盖收入分配差距这样的重要社会问题;二是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成本,特别是资源消耗和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为弥补这一指标的不足,联合国研究机构提出了两个新指标,一个是综合发展指标,包括16项内容,反映得比较全面,但过于复杂;另一个是联合国开发署在每年人类发展报告中使用的人类发展指数,包括三个小指标:预期寿命、社会教育水平和人均收入,虽不完整,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22、从经济发展当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来看,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仍然不够.目前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哪六个方面比较突出问题?
答:一是城乡发展的差距在不断扩大,城市化水平比较低;二是由于地区资源条件的制约、地理环境和社会条件不同,地区差距在扩大;三是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在扩大;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还不协调,经济发展较快,而社会发展,包括文教卫生科技的发展相对滞后;五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资源环境的压力比较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六是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有待提高.
23、各级领导干部如何率先树立科学发展观?
答: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统筹兼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在领导和管理经济社会工作中,切实做到把握全局、统筹兼顾.第一,努力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第二,正确把握宏观调控各项目标.第三,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第四,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第五,抓紧研究制定统筹兼顾的政策和规划.
24、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
答: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根据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了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吸取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成果,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要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
25、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答:第一、科学发展观是针对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提出来的;第二、科学发展观是适应新阶段的新任务、新环境和新条件提出来的;第三、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总结了过去发展中的经验教训后提出来的;第四、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观察世界大势、吸取国际经验提出来的.
26、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第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第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顺利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前提条件;第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解决好发展问题的根本途径;第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27、如何理解统筹兼顾?
答:就是要在发展过程中,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协调好改革发展中的各种利益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结合起来,把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在改革发展中促进社会稳定.
28、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必须坚持的基本国策是什么?
答:必须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
29、统筹城乡发展要抓好哪些环节?
答:一是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二是农业和农村自身要加快发展,推进城镇化;三是城市发展要和农村发展相协调,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四是统筹推进城乡改革,消除体制性障碍.
30、为什么全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
答: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妥善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正确选择,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只有把全党关于发展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才能保证我们发展不走弯路,我们在现阶段取得的成果不会成为下一步发展的障碍和负担,不会做出只顾眼前而遗患于后的蠢事.
31、在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坚持的五个转变是什么?
答:转变发展观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体制,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工作作风.
32、在发展的目标问题上,两种不同的观点是什么?
答:一种是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片面发展观,一种则是以人为根本价值取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自然协调而全面发展的整体的、综合的发展观.
33、怎样理解科学的发展观与正确的政绩观的关系?
答:科学的发展观与正确的政绩观之间是相互作用、辩证统一的关系.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就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不可能落实正确的政绩观.
34、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是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需要,是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
35、如何看待政绩?
答:第一,用发展的观点看政绩;第二,用全面的观点看政绩;第三,用实践的观点看政绩;第四,用群众的观点看政绩.
36、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第一,必须确立正确的世界观;第二,必须确立科学发展观;第三,必须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第四,必须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第五,必须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良好精神状态.
37、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答: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
38、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我们必须处理好哪几种关系?
答:一定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处理好城乡发展、地区发展的关系,处理好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增长同资源、环境的关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处理好物质文明建设同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还要处理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科学发展观为我们解决前进道路上面临的矛盾和问题,顺利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整个现代化事业,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根本指针.
3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40、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
41、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什么?
答: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要求.按照“五个统筹”推进改革开放,才能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体制和机制保障,才能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才能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为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42、坚持改革开放,必须统筹哪几方面的改革?
答:要统筹推进各方面的改革,努力实现宏观经济改革与微观经济改革相协调、经济领域改革和社会领域改革相协调、城市改革和农村改革相协调、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相协调,使各方面改革相互促进.
43、“五个统筹”的实质是什么?
答:“五个统筹”,实质上就是统筹兼顾.
165、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是什么?
答: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国际收支平衡.
44、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特别要重视解决好的“三农”问题是什么?
答:特别要重视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45、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主要矛盾方面是什么?
答: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46、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的当务之急是什么?
答:增加农民收入.
47、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坚持把什么事情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答:解决好“三农”问题.
48、什么是统筹区域发展?
答:就是要继续发挥各地的优势和积极性,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实现共同发展.也就是说,要使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和地区内部的不同区域之间互联互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相互衔接、相互推动和相互协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相互适应、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49、中央提出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是怎样的?
答:中央明确提出了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这是一个把握规律、统揽全局的重大决策.
50、统筹区域发展的核心目标使什么?
答: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各地区之间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写作、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协调和合作关系.
51、2004年6月3日,内地9省区政府行政首长和港澳两个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在广州签署《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这标志着中国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区域经济合作正式启动.泛珠三角区域是指什么?
答:9+2:粤、桂、湘、闽、琼、赣、川、滇、黔九省区和港、澳两个特别行政区.
52、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答: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条件.
53、什么是社会发展?
答:社会发展包括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也包括社会就业、社会保障、社会公正、社会秩序、社会管理、社会和谐等,还包括社会结构、社会领域体制和机制完善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事业,理所当然地包括这些方面的发展和进步.
54、温家宝同志提出“总体上看,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存在着“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其含义是什么?
答:是说社会事业发展滞后,这会影响到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非典疫情的蔓延,集中暴露出这个方面的问题.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社会发展.
55、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什么是较快的经济发展?
答:是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的发展,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
56、改善环境质量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答:提高广大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57、广大公民应从哪些方面的具体事情来保护环境?
答:保护河道和湖泊、防止噪音污染、保护野生动物、爱护花草树木、保护土地资源.
58、绿色消费,是一种以适度节制消费,避免或减少环境破坏,崇尚自然和保护生态等为特征的新型消费行为和过程.绿色消费观比传统消费观多了哪个观念?
答:关心对环境的影响.
59、我国政府在什么时间发表了《中国21纪议程》,提出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答:1994年3月.
60、1962年,美国女生物学家莱切尔·卡逊在哪一本书中第一次提出了20世纪人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环境污染?
答:《寂静的春天》.
字数限制 分两部分发
61、为什么大气的臭氧层对人体是有益的?
答:因为它能吸收紫外线.
62、联合国发表《人类环境宣言》,声明只有一个地球,这是哪一年?
答:1972年.
63、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什么文件,集中阐明了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与实现途径?
答:《我们共同的未来》.
64、我国淡水人均占有量为200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量的多少?
答:1/4.
65、什么是温室效应
答: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会使地球气温增加.
66、我国从哪一年开始变为石油进口国?
答:1994年.
67、广州1999年总结一年一小变的过程时,提出“两个适宜”的城市发展目标,明确把它写进“十五”计划.广州在申报“世界花园城市”时,也是用“两个适宜”为口号.之所以这样考虑,是因为城市发展的中心目标是以人为本,“两个适宜”的城市发展目标符合科学发展观.那么什么是“两个适宜”呢?
答:适宜创业发展和适宜生活居住.
68、在经济发展中要努力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必须加快建设什么样的社会?
答:节约型社会.
69、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经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工业化不断推进,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城市化步伐加快,资源需求持续增加,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压力将越来越大.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是什么?
答:节约资源.
70、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由我国什么样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答: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
71、如何建设一个节约型社会?
答:就是要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72、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和重点是什么?
答:要以节约使用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
73、什么是循环经济?
答:是以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基本特征的、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与传统经济不同.传统经济是:“资源—产品—废弃物—污染物排放”,它表现为“两高一低”,即高消耗、高污染、低利用.循环经济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它表现为“两高两低”,即低消耗、低污染、高利用率和高循环率.
74、发展循环经济与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什么关系?
答:两者密不可分,相互联系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发展循环经济是手段,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目的.
75、我国于2002年、2003年和2004年陆续颁布实施了《水法》、《矿产资源法》及《土地法》,《节约能源法》是哪一年颁布实施的?
答:1997年.
76、在我国,围绕节能、节水、节地的主题,每年都开展各具特色的专题宣传活动.如3月22日“世界水日”,5月9日至15日“全国城市节水周”,6月5日“环境日”,6月6日至11日“全国节能宣传周”,6月25日“全国土地日”,10月16日至22日“全国爱惜粮食节约粮食宣传周”等.哪一天是“环境日”?
答:6月25日.
77、地球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可以通过什么途径来延长它们的寿命,做到物尽其用.
答:重复使用.
78、早在1977年联合国就向全世界发出警告,继石油危机之后的下一个危机是什么?
答:水危机.
79、2002年,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的“全球峰会”上,各国政府首脑同意将水危机列为未来10年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不妨做个比喻,如果把地球上所有的水,无论是海水,还是淡水,都盛放在一个水桶里,淡水只有一汤勺,而其中我们人类可以利用的淡水(河水、井水、地下水等),大约能有多少?
答:一滴.
80、我国现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低于国际公认的1700立方米用水紧张线,其中有10个低于严重缺水线.这个国际公认的严重缺水线是多少?
答:500立方米.
81、由于供水管网漏损,全国城市每年大约有多少水被浪费了?
答:100亿吨以上.
82、东南沿海某镇的数千家制鞋厂将制革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直接排到河水中.这些废水中含有大量硫化物、铬和氨氮等有毒有害物质,导致河水发黑、发臭,环境已恶化到无水不污的地步.在当地,由于自来水达不到饮用标准,居民吃自来水拉肚子,用自来水洗澡全身发痒,所以只好买井水吃.守着河水却没水吃,原因是什么?
答:水质性缺水.
83、目前,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仅1.43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在2000多个县(市)中,有600多县(市)人均耕地面积在国际公认的人均耕地警戒线以下.这个国际公认的人均耕地警戒线标准是多少?
答:0.8亩.
84、当前我国的部分耕地污染、土地盐碱化、沙化和退化严重,在现有的耕地资源总量中,优质耕地仅占我国耕地资源的多少?
答:1/3.
85、国家对浪费资源和严重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实行什么制度?
答:限期淘汰制.
86、能源是指提供能量的自然资源,是机械能、热能、化学能、原子能、生物能、光能等的总称.存在于自然界的一次能源可分为哪两类?如太阳能和天然气、石油和风能等.
答: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87、什么是节能?
答:就是节约能源的消费,是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都可接受的措施,有效地利用能源资源.
88、达到节能目的的途径是什么?
答:必须要在能源的开发利用全过程进行科学管理和技术改造,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单位产品的能源消费.
89、用户在选用节能产品时,应查看国家权威认证机构按有关标准为该产品出据的什么证明?
答:节能产品认证标志.
90、根据国际能源专家分析,今后将肯定会优先开发利用的5种新的可再生能源是什么?
答: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和氢能.
91、资源节约型农业可将动植物的有机废弃物转化为饲料或食物,其采取的途径是什么?
答:是经过微生物处理实现了资源的循环综合利用.
92、近年来我国有些大中城市出现了“拉闸限电”,这种现象是如何造成的?
答:主要原因为我国经济增长是以过度消耗能源为代价的,尽管电力供应增加了,但仍难以满足需要.
93、我国的煤炭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11%,天然气0.7%,铁矿石不足9%,铝土矿不足2%,石油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多少?
答:1.8%.
94、我国已查明的矿产资源总量约占世界的12%,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但从人均资源占有量看,我国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8%,在世界并不居前列.那么究竟居世界第多少位呢?
答:第53位.
95、塑料袋、棉布袋、纸提袋这三种袋子,哪一种被称为“绿色包装袋”?
答:棉布袋.
96、我市街道上实行垃圾分类收集,分别收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生活垃圾.塑料瓶、废纸、废旧金属、碎玻璃等属于哪一类呢?
答:可回收垃圾.
97、我国在推动节能产业发展上采取的模式是什么?
答:“政府推动、借助外力、市场运作”.
98、什么是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答: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地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
99、“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说的是党政干部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其具体含义是什么?
答:用群众的观点来衡量干部的政绩.
100、近年来我国加大了环保立法的力度,有哪些环保法律法规先后颁布实施?
答:《环境影响评价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