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改革是由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组成的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05/10 13:37:14
清末改革是由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组成的吗清末改革是由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组成的吗清末改革是由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组成的吗清朝末年,内外交困的危局唤起王朝统治者的自救意识,从而上演了一场由洋

清末改革是由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组成的吗
清末改革是由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组成的吗

清末改革是由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组成的吗
清朝末年,内外交困的危局唤起王朝统治者的自救意识,从而上演了一场由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新政三步曲构成的改革运动.那时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一言九鼎.她的性格、心态和识见,对这场改革运动的进程和结局,干系十分重大. 慈禧以其美色和慧根成为咸丰皇帝的宠眷,又以果决和心计取得垂帘听政的权柄.她发动“辛酉政变”,本系权欲驱使,但权力一旦在握,她也活得很不轻松.与其同类武则天相比较,她所面临的时代要远为复杂得多,堪称“古今未有之变局”.这位宫廷头号女人不能不使出浑身解数,以撑持风雨飘摇的老大帝国. 慈禧发动政变后,以“自强”、“求富”为宗旨的洋务运动迅即拉开序幕.很难设想,如果没有慈禧太后的支持,洋务运动怎能在强大守旧势力的阻梗下延续三十多年?很长一段时间里,慈禧被一些史家称为“顽固势力的总代表”,说她“一贯顽固守旧”,殊不知慈禧值国事日非之际,亦不乏改革进取之心. 洋务派每办一事,必招致顽固派和清流党的攻讦,朝廷上无一日安宁.面对顽固派和清流党的嚣声,慈禧太后巧妙地施展其政治手腕,逐渐地减少来自他们的阻力.一八六六年,洋务派拟在同文馆加设天文、算学馆,选派科甲正途出身的人进馆学习.此议一出,文渊阁大学士倭仁便倡首反对.他认为以中国之大,不患无才,“何必师事洋人”.慈禧见倭仁振振有辞,即令他保举数员精通自然科学的中国教师,另行设馆授徒,以与同文馆的洋教习相比试.倭仁见上头动了真格,赶快申辩,说所谓中国“不患无才”,不过是自己“以理度之”,为想当然之事,“应请不必另行设馆,由奴才督饬办理.况奴才并无精于天文、算学之人,不敢妄保”.倭仁受此挫抑,后竟郁闷成疾,请求开缺休养. 清流派代表人物张佩纶也领教过慈禧太后的厉害.中法战争期间,张佩纶放言高论,以谈兵事为能,对洋务派的军事外交政策不屑一顾.慈禧顺水推舟,任命张佩纶为福建海疆大臣,到前线指挥作战.张佩纶临事茫然,暗中叫苦不迭.据《中法兵事本末》记载:“张佩纶、何如璋甫闻炮声,即从船局后山潜逃.是日大雷雨,张佩纶跣而奔,中途有亲兵曳之行,抵鼓山麓,乡人拒不纳,匿禅寺下院,距船厂二十余里.……适有廷寄到,督抚觅张佩纶不得,遣弁四探,报者赏钱一千,遂得之.”张佩纶的色厉内荏,慈禧的治人之术,于此可见一斑. 慈禧一面应付顽固派、清流党的讧闹,一面给备受委屈的洋务派打气.一八七八年,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出使英法前夕,与慈禧有段耐人寻味的对话: 慈禧:“也是国家运气不好,曾国藩就去世了.现在各处大臣,总是瞻徇的多.” 曾纪泽:“李鸿章,沈葆桢,丁宝桢,左宗棠均忠贞之臣.” 慈禧:“他们都是好的,但都是老班子,新的都赶不上.” 曾纪泽:“郭嵩焘总是正直之人,此次亦是拼却声名替国家办事,将来仍求太后、皇上恩典,始终保全.” 慈禧:“上头也深知郭嵩焘是个好人.其出使之后所办之事不少,但他挨这些人的骂也挨够了.” 曾纪泽:“郭嵩焘恨不得中国即刻自强起来,常常与人争论,所以挨骂,总之系一个忠臣.好在太后、皇上知道他,他就拼了声名也还值得.” 慈禧:“我们都知道他,王大臣等也知道他.” 慈禧不仅对曾、左等洋务运动的“老班子”念念不忘,而且颇有后继乏人之虑.郭嵩焘作为洋务运动的新锐,是中国首任驻英法大使.郭极力主张向西方学习,动辄与老朽们争论,得罪了许多人.在顽固派眼中,郭不啻是士林败类,名教罪人.“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不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这首刻薄的对联便是顽固派送给郭嵩焘的礼物.慈禧说他“挨这些人的骂也挨够了”,实际上在为郭嵩焘鸣不平,同时对曾纪泽也是一种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