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童年时勤奋自学的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05/07 08:19:48
华罗庚童年时勤奋自学的事华罗庚童年时勤奋自学的事华罗庚童年时勤奋自学的事青年同学们从小学而中学而大学,读书都读了十多年了,而我现在还是首先提出“要学会读书”,这岂不奇怪?其实,并不奇怪.学会读书,并不

华罗庚童年时勤奋自学的事
华罗庚童年时勤奋自学的事

华罗庚童年时勤奋自学的事
青年同学们从小学而中学而大学,读书都读了十多年了,而我现在还是首先提出“要学会读书”,这岂不奇怪?其实,并不奇怪.学会读书,并不简单.而我个人在这方面也还是处于不断摸索不断改进的过程之中.切不要以为“会背会默,滚瓜烂熟”,便是读懂书了.如果不逐步提高,不深入领会,那又与和尚念经有何差异呢!我认为,同学们在校学习期间,学会读书与学得必要的专业知识是同等重要的.学会读书不但保证我们在校学习好,而且保证我们将来能够永远不断地提高.我们的一生从事工作的时间总是比在校学习时间长些,而且长得多.一个青年即使他没有大学毕业或中学毕业,但如果他有了自学的习惯,他将来在工作上的成就就不会比大学毕业的人差.与此相反,如果一个青年
  大学毕业,甚至出过洋,拜过名师,得过博士,如果他没有学会自己学习,自己钻研,则一定还是在老师所划定的圈子里团团转,知识领域不能扩大,更不要说科学研究上有所创造发明了.
  才能真正懂得结论.只有不仅知其然,而且还知其所以然,才能够对问题有透彻的了解.而应该怎样学会读书呢?我觉得,在学习书本上的每一个问题,每一章节的时候,首先应该不只看到书面上,而且还要看到书背后的东西.这就是说,对书本的某些原理、定律、公式,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不仅应该记住它的结论,懂得它的道理,而且还应该设想一下人家是怎样想出来的,经过多少曲折,攻破多少关键,才得出这个结论的.而且还不妨进一步设想一下,如果书本上还没有作出结论,我自己设身处地,应该怎样去得出这个结论?
  恩格斯曾经说过:“我们所需要的,与其说是赤裸裸的结果,不如说是研究;如果离开引向这个结果的发展来把握结果,那就等于没有结果.”我们只有了解结论是怎样得来的,要做到这点,就要求我们对书本中的每一个问题,一天没有学懂,就要再研习一天,一章没懂,就不要轻易去学第二章.这样学虽然慢些,但却能收到实效.我在年青时,看书就犯过急躁的毛病,手拿一本书几下就看完了.最初看来似乎有成绩,而一旦应用时,却是一
  锅夹生饭,不能运用自如了.好在我当时仅有很少的几本书,我接受了教训,又将原书不断深入地学习(注意,并不是“简单地重复”),才真正有所进益.
  如果说前一步的工作可以叫作“支解”的工作,那么,第二步我们就需要做“综合”的工作.这就是说,在对书中每一个问题都经过细嚼慢咽,真正懂得之后,就需要进一步把全书各部分内容串连起来理解,加以融会贯通,从而弄清楚什么是书中的主要问题,以及各个问题之间的关联.这样我们就能抓住统帅全书的基本线索,贯串全书的精神实质.我常常把这种读书过程,叫做“从厚到薄”的过程.大家也许都有过这样的感觉:一本书,当未读之前,你会感到,书是那么厚,在读的过程中,如果你对各章各节又作深入的探讨,在每页上加添注解,补充参考材料,那就会觉得更厚了.但是,当我们对书的内容真正有了透彻的了解,抓住了全书的要点,掌握了全书的精神实质以后,就会感到书本变薄了.愈是懂得透彻,就愈有薄的感觉.这是每个科学家都要经历的过程.这样,并不是学得的知识变少了,而是把知识消化了.青年同学读书要学会消化.我常见有些同学在考试前要求老师指出重点,这就反映了他们读书还没有抓住重点,还没有消化.靠老师指出重点不是好办法,主要的应当是自己抓重点.
  我们在读一本书时,还要把它和我们过去学到的知识去作比较,想一想这一本书给我添了些什么新的东西.每当看一本新书时,对自己原来已懂的部分,就可以比较快地看过去;要紧的,是对重点的钻研;对自己来说是新的东西用的力量也应当更大些.在看完一本书后,并不是说要把整本书都装进脑子里去,而仅仅是添上几点前所不知的新方法新内容这样做印象反而深刻,记忆反而牢固.并且,学得愈多,懂得的东西愈多,知识基础愈厚,读书进度也就可以大大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