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毕淑敏的生活经历情况,我要写她那充满爱的家庭对她创作的影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05/15 17:10:00
求毕淑敏的生活经历情况,我要写她那充满爱的家庭对她创作的影响.求毕淑敏的生活经历情况,我要写她那充满爱的家庭对她创作的影响.求毕淑敏的生活经历情况,我要写她那充满爱的家庭对她创作的影响.“她会成为文学

求毕淑敏的生活经历情况,我要写她那充满爱的家庭对她创作的影响.
求毕淑敏的生活经历情况,我要写她那充满爱的家庭对她创作的影响.

求毕淑敏的生活经历情况,我要写她那充满爱的家庭对她创作的影响.
“她会成为文学界的白衣天使”[1],是王蒙对毕淑敏的赞誉.毕淑敏以她的小说诠释着自己对爱的理解.她教给人们如何保持纯真的友谊和爱情,如何热爱他人和事业,如何为社会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如何实现自身的价值.和睦的家庭,幸福的婚姻,使毕淑敏心中充满爱.“文革”期间在阿里当兵的经历,使她和同时代的作家相比没有留下太多的“文革”伤痕.昆仑山在毕淑敏的心中是一座承载着纯真友谊和懵懂爱情的童话宫殿;医生的工作经历又使得她对生命有着不同于常人的理解.这些都影响着毕淑敏的小说创作.对生命顽强延续的描写、对死亡独特的理解、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冷静关注,都表现出作者对生命的关爱.她对女性的关爱,和同时代的作家有着很大的不同,与同年龄的女作家也有很大的不同.她从一个母亲教育孩子的体验出发,书写家庭教育问题;从一个心理医生的视角,关注儿童心理问题,表达了作者对孩子的关爱.毕淑敏以强烈的责任感关注着社会人生,以集道德、文学、科学于一体的独特的写作方式,使她的小说成为文学界真善美的和谐因子.在对作家进行研究的时候,“童年经验”常被研究者作为解剖作家的突破口.“
  很多人不知道,著名作家毕淑敏在写作之前曾有过心理工作的从业经历,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正当她的心理诊所开得如日中天时,毕淑敏又告别心理咨询师的身份向作家回归.记者昨日从重庆出版社得到消息,凝聚毕淑敏多年的心血之作《女心理师》即将在4月出版,据了解,《女心理师》将是毕淑敏继《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后的第4部长篇小说.
  开心理诊所像“精卫填海”
  毕淑敏是早在46岁时就开始学习心理学,并在四年后拿到心理咨询师的资格,正当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心理诊所开得如日中天时,她却又告别了心理咨询师的生涯,携“心理散文”向作家身份回归.“现在社会的心理问题究竟有多严重呢,据不完全统计,当前20%-30%的美国人患有抑郁症,比例很高,但治疗的意识非常强.而在中国每年有28万人自杀,很多人都有心理问题,很少有人重视.” 毕淑敏告诉记者,因为看她的小说,很多来诊所的人都点名要找她,因为对她特别信任,以至于很多人等了七八个月还没轮上.“我感觉就像‘精卫填海’,个人的力量太有限了,我希望自己把一小部分经历用在心理咨询上,更多的时间用在文学上.而且心理病不像普通病,它有一个很长的周期,还只能是有钱人才能看.”所以这也让她萌生了创作心理散文和心理小说的想法.“可以让更多人来看,解决更多的问题.”结果毕淑敏的心理健康读本在读者中反响很大,对此毕淑敏说:“我感到很意外,但这也足见大家对自己心理问题开始重视了.”
  创作国内首部心理学小说
  据介绍,《女心理师》是国内首部心理学小说,毕淑敏从几年前就一直在精心构思.主要讲述了一个女心理师的成长经历,揭示中国当代人的心理困惑和疾病,共50万字.本作品以女心理师贺顿的成长经历为主线,同时展开了她和丈夫、情人与心理权威之间错综复杂的情感关系,并穿插了若干来访者的精彩故事,深入探索了当代人的心理困惑及救赎突围之路,是一部既有可读性又有亲和力的心理小说.毕淑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承认,这部小说的创作确实和自己的职业经历有关,“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关注着中国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时她还强调说:“心理咨询师有严格的规定,为保护当事人的职业操守,这些故事都已经过强烈的变形,只抽取其中的典型和普遍意义,所以,不可能让人指认出故事的原型是谁.”而至于这部小说的名字是否会像上一部小说一样,由《癌症小组》改成《拯救乳房》这样哗众取宠的名字,出版社表示,征询多方意见来看,现在的这个名字最适合被大众接受和理解,所以基本不会有改动
  原文地址:毕淑敏:从作家到心理咨询师(二)作者:神雕侠侣
  主持人:通常来向您做咨询的人,都是哪一类的人多一些?提出的主要问题都是哪些?
  毕淑敏:比较而言,我会觉得男性和女性之别,我会觉得女性会稍微多一点,如果年轻人和老年人相比,我会觉得年轻人会比较多一点,如果说文化程度来分,我会觉得可能受过比较高等教育的人会多一些.
  主持人:就是说过好的教育的年轻女性.
  毕淑敏:对.你总结得很对.
  主持人:为什么会这样呢?是他们看到您身上什么样的特质了吗?所以会吸引这些人来.
  毕淑敏:我想从男女这个角度讲,可能女性更容易倾诉,更容易求助,也更容易去探索自己的内心.在我们中国的文化里,男性好像有比较坚硬的外壳,而且男子不容易倾诉自己内心软弱的部分,包括去请求援助,这个在我们文化里好像对他们的限制和规定比较多,所以我觉得在这个角度上来说,男性可能承受的压力就很大了.第二点,因为心理咨询是一个比较新兴的方面,像在老年人里,他会觉得找自己的亲朋好友聊聊天,或者是说用一些比较传统的方式,或者我去运动,我去旅游,让自己的心情开阔,他们可能更多用这样的方式,但作为年轻的一代会觉得,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向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士去做这种专业的讨论,我会觉得这是一个近些年来在很快普及的观念.第三点可能就和文化,接受文化的这种教育的程度有关,会觉得这些受过更多教育的人会想,这是一门科学,寻求专业的帮助.
  主持人:来咨询的人提出的问题会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婚姻、家庭?
  毕淑敏:对,婚姻、家庭,比如说人生的发展,还有人际关系,还有工作的压力,还有比如说叫亲子关系吧,现在独生子女的教育或者几代人之间内在的矛盾和冲突,比较少的一部分也可能会涉及到比如说性侵犯,比如说有一些这种家族的这种秘密,它会在自己内心残留很多的阴影,我们会去讨论这些问题.
  主持人:对于所有的咨询者来讲,您对他们的帮助帮到什么程度,您自己就觉得满意了呢?
  毕淑敏:这些是一个很专业的问题,什么时候我们可以结束咨询,我通常会觉得,我可以确认来访者,就是他已经内心经过自己的成长,他对这个问题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思考,而且他觉得我可以离开咨询师,独立去面对这个世界了.
  主持人:和几百个人有过面对面的交流之后,您对人的理解有变化了没有?
  毕淑敏:我想我会更尊重人了,因为原来会觉得,按照我的逻辑,这个事情是不通的,怎么会这样,太bu可思议了.
  主持人:怎么会有这样的人呢.
  毕淑敏:对,或者是把他排出视野,根本不和这种人打交道了,真的想不通他为什么会这样做,或者是他太坏了,我觉得通常我们说敬而远之,我想我对这个人不敬,我远之,我不理睬他,或者我会简单地说这个人是一个好人,或者这个人是一个坏人,因为做了这份工作和这么多人有过这种非常深入的讨论以后,我会觉得人是不能够简单地分为好人、坏人、正确、错误,或者我们理他,不理他,其实每一个人都是非常复杂和立体的世界.
  主持人:两年的时间如果用来写一本书,可能至少要十几万、几十万人读到它,而您做心理咨询只接触几百人,这个影响力会不会觉得小了一点?
  毕淑敏:对我来讲,我也会觉得自己生命也是一个过程,如果两年的时间,我的生命曾经和几百个人的生命发生过如此深切的碰撞,我相信我尽我的能力伸出援助之手,我想他们也给予了我,让我刻骨铭心的信任,我觉得对我来说已经是非常宝贵的一份经历了.
  在做了两年时间的心理咨询师之后,毕淑敏又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在前不久退出了这个行业,继续专注于文学的创作.
  主持人:做过直接面对病人的那样的心理医生,后来为什么又不做了?
  毕淑敏:这个原因,我不知道具不具备这种普遍性,就是因为来的人太多了,人们常常会觉得如果你开一个诊所,有人来,当然是好事了,如果你受到很多人的信任,大家也会觉得你在业内很有口碑.
  主持人:对,应该越做越红火.
  毕淑敏:对,但是对我来说,因为来的人太多了,我不知道给谁看和不给谁看,然后他们在那里排队,当他们排到半年以上的时候,因为最后比如说11月份,我的工作人员对我说3月份预约的人还没有排到,我就真的陷入到一种特别大的愁苦之中了,我觉得你有点面对很多伸出的手,可是你只有一双手,你不知道去拉住谁.后来我在想,因为心理医生其实是一个手工劳动,他是没有办法机械化生产、批量生产,也不能够说你可以加快速度,我觉得我做不到,因为这确实是心与心的交融,其实是非常严肃的工作,没有办法因为等候的人多,我们就加快速度.我那时候其实面临一个,对我来讲也是挺痛苦的选择,也许我要换一种方式,我把我的那种感悟,或者很多来访者所给予我的那些启示,用文字去表达,这样可能有更多的人看到这些书的时候,也许一句两句话可能会触动他们,他们会有一些思考,是不是用这种方式,可能和更多的人来分享.
  主持人:我想您的离开肯定让那些特别希望跟您面谈的人很遗憾.
  毕淑敏:是,我至今为止,几乎每天还会收到这样的电话或者是信函,你会觉得,那都是一种心灵的呼唤,有时候会让我觉得我特别想,如果分身有术,假如说可以有三个毕淑敏,我想我就把两个毕淑敏去做临床心理医生,剩下一个毕淑敏来写作.
  主持人:把心理诊所的这份工作辞掉之后,您的注意力又转移到写作上,经过了这个心理学的学习,两年的心理学咨询,对写作的影响又是什么?
  毕淑敏:那种影响好像是一个非常潜移默化的过程,比如说我原来要写一个人物会非常辛苦地去设计他说什么,想什么,或者会怎么样,而且很坦率地讲,我有的时候也会觉得,他会这样做吗,就会觉得在想象的时候会有点自信不足.当我现在再来写作的时候,我几乎不用这个过程了,因为我去写这个人物的时候,他会怎么样讲话,他会穿什么样的衣服,他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会有怎么样的行为逻辑,好像我已经就好像他们是我的熟人了,如果说我原来更多的是设计,那我现在是觉得去遵从一种实际当中的有一个现成的人,我只是把它描绘出来就好.
  主持人:后来您写的作品就被人评价成为心理治疗书,文学作品能不能起到治疗的作用呢?
  毕淑敏:其实治疗,可能是一个很专业的术语,我觉得在文学里其实是有多样的人生,如果我们去在这种阅读的过程当中,能有那种同感,能有心灵的激荡,包括它也可能在某些方面去改变我们对世界或者对自我的一些认识,我想在一个程度上说,这就是文学的功能之一了.我写的那些小说,我现在在写的时候其实没有去想它们是具有治疗的作用,还是表达的作用,还是一个展示的作用,那些对我来说都不重要了,我只是想,那些活动的人物,其实他们感动过我,我愿意用文字把他们表达出来,和更多的人去分享,这对我来说就已经是全部了.
  主持人:像《拯救乳房》被称作是中国第一部心理小说,怎么界定它是心理小说或不是心理小说?这个您的界定还是别人给它的一个定义呢?
  毕淑敏:这毫无疑问是别人给的定义,我有一次在街上买了一本是世界著名心理小说,我后来一看觉得和普通小说没什么不同,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会觉得那部小说也没有什么更大的不同.
  主持人:后来您的作品当中就出现了像《心灵7游戏》、《每天多一点挑战》这类书,我个人的感觉读了之后是感觉,如果说从文学性上和你以前的作品没法比,如果说是一个心理辅导的专业性作品,它又很文学化,您怎么去界定这几本作品呢?
  毕淑敏:我想我首先不是给自己定义,我一定是个小说家,一定是个散文家,一定是个文学家,不可以去做别的事情,如果这样讲,我早年就是一个医生,如果作为医生去写作,那就是一个界外之事了,对我来说,我会觉得生命是属于我自己的东西,至于做哪个行业,我不需要哪个行业对我有一个很大的束缚,我觉得用文字去表达我的内心,和更多的人去分享,所以我不在乎它是一个纯粹的文学作品还是一个科普作品,或者说什么都不是的东西,对我来说那个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现在我也会想,哪天我可能会写一个科幻小说.
  主持人:您觉得现在的中国人受心理问题的困扰有多大?
  毕淑敏:我觉得中国是一个特别迫切需要心理帮助的这样一个国家,因为我们是在飞速地发展和变化中,举个例子,如果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好像是天气一天天暖起来,或者天气一天天凉起来,我想我们是可以慢慢适应的,但是如果你从一个很冷的地方,突然到一个温度很高的地方,或者从很热的地方一下走入寒冰之中,你会觉得我们会容易感冒,甚至严重的你还会引发其它的疾病,我觉得正是因为我们飞速的进步和发展,所以在这种变革之中,我们就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就会很多,每一个人就会有很大的选择的时候,很多的自由的时候,其实他也会相应承担更多的责任,还有一种更多的风险,我觉得由于这样的大背景、大环境,使得中国对心理健康的这种关注是特别迫切的,每一个人想寻求更好的发展,不但要有强健的体魄,其实也要有一颗非常阳光的心理.
  主持人:除了去找心理医生咨询,买相应的书来看,还有什么更简便易行的办法,让我们碰到心理问题的时候能够比较容易地疏解开?
  毕淑敏:我想应该有一个很好的支持系统,就是说有更多的情感上的资源,可以给你提供更多的帮助.
  主持人:亲人、朋友.
  毕淑敏:对,其实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就是说按我们中国人的古话就是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你会觉得当你有一个比较良好的生态环境的时候,有更好的人际关系的时候,我们是比较坚强,比较开朗,当我们遇到这种灾难和困惑的时候,也是比较可以去从容应对的.
  主持人:毕医生还会什么时候再重新挂牌开诊所,还会吗?
  毕淑敏:我想也有这个可能,我自己其实对自己有的时候会有不确定性在里面.
  主持人:您在做心理咨询师之前已经是做过医生,做过作家,这两个经历对您做心理咨询有什么样的帮助?而更多的咨询师是没有这样的经历的.
  毕淑敏:我想做过20年临床的医生这个经验,可能对我就觉得人是身心一体的,当人谈到很多身体健壮的时候,其实我会觉得他和心理有关系,当我去当心理医生的时候,我也会知道当人心理上有很重的负荷的时候,其实他的身体也会有相应的反应.做作家的这个经历,我想可能因为作家主要是用语言和文字,来作为工具来进行表达的,其实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的沟通和交流,和语言也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恰如其分的这种语言的表达,然后很精准的一个词汇,可以形容出当事人的比如他的困境,他的矛盾,他当时内心的种种挣扎,都会使这个当事人有一种人生得一知己的那种感觉,他会觉得自己不再孤独,他被人理解,我想这个可能和我做作家的这个经历特别有关.我记得有一个来访者,他最后走的时候他说,我今生今世从来没有和一个人进行过这么推心置腹的谈话,他说你怎么可以比我自己更了解我,我想可能一个恰当的语言,他所能够起到那种桥梁沟通的作用,我觉得这个要感谢我做作家对这方面的这种操作的训练.
  主持人:您不管是作家还是心理咨询师,都是在给别人提建议,帮助他们去疏导心里的感受,您碰到问题的时候怎么解决呢?
  毕淑敏:我也有很好的朋友,他们也是学习这个专业的,我也会和他们去讨论我的问题,我想因为觉察是非常重要的,当我觉察自己在不良状态的时候,我觉得我要有勇气去面对他,也要去寻求别人的帮助.
  主持人:您给我一个感觉,就是不管做作家还是咨询师,还是医生,都是在用不同的方式在影响着一些人的生命,而这是不是您做这些事情一个心理上很大的成就感?
  毕淑敏:其实是人类非常,我觉得是非常奇妙的事情,因为其实我们都很孤独,在这个世界上,其实我们每一个个体内心深处那些幽暗的角落,其实有时候连我们自己也不曾察觉,但是一个生命和一个生命如此密切的一个接触,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它其实是神圣和庄严的,我去从事这样的工作,我觉得里面有非常多的挑战,包括对我自己的那种反思,我也会有很多的错误,很多的不足的,可是我依然对人和人之间这种亲密的联系,会抱有非常高的那种敬畏和热情.
  随着毕淑敏生活经历和人生阅历的改变,她的小说创作也越来越注重对女性的关注.生活中毕淑敏多重女性身份的体验,让她的女性生命意识更加成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女性人生,思索女性的生命意义与价值.她客观地看待生活,用理性的视角,以刚柔兼济的中性立场来阐述女性作为弱势群体,逾越苦难,创造理想,实现价值的超凡气概.现从女性意识的觉醒,女性意识的深化,女性意识的超越三个方面浅析毕淑敏小说创作中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女性意识;人生价值;生命意义
  毕淑敏作为一个女性作家,自从20世纪80年代登上文坛以来,把创作的目光一直关注在女性身上.她作品中的主人公大多都是女性,每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人生目标和人生价值,他们为自己的理想不断的努力奋斗.毕淑敏的作品无论是高山雪岭的“昆仑”系列,还是美丽繁华的城市系列,都始终充溢着鲜明的女性色彩,流露出或浓或淡的女性意识.作为一个女性作家,以女性独特的眼光和心灵感悟对女性的情感、人生经历做出了全面的注释,更好的抒发了她对女性世界的内心感受.从而更进一步深刻的表现出她热爱生命,善待人生的高尚情操.
  1女性意思的自觉
  毕淑敏早期从军11年,这给她早期的创作定下了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创作题材.在那白雪皑皑的昆仑山上,现役的女兵这一弱势群体引起了毕淑敏的关注.女兵们的生活、训练还有情感寄托都融到了毕淑敏的眼睛里,她对女兵们的生活境况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思考.在她的笔下出现了一个个不甘屈服于恶劣气候、传统文化和政治环境制约的女性形象,她认为一个人的生命只属于自己,自己可以把握它,利用它,让他发扬光大.正是她的这种对生命的深刻认识,在作品仲裁权是初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和一个个凄美的女性故事.
  《昆仑荡》中,作者以“大革命”这一动荡不安的年代作为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以昆仑雪山这一恶劣的环境为人物的生存环境,展开了对女兵们生命体验的书写.美丽的女战士肖玉莲是白色雪山和绿色军营中一朵绽放的花,她尤其受到男兵们的青睐.然而“战士不准谈恋爱”的军规,限制了她们追求美好爱情的脚步.出于对军规的遵守何不伤害任何一个心灵的思想,使她的装满“那种信”的小抽屉满了又空,空了又满,她却从未打开过一封.而当她面对心仪的郑伟良时,虽然没有语言上的爱意交流,但双方都明白自己的情愫.面对着严厉的军规她是那样的痛苦与煎熬、无助与无奈.故事的最后,肖玉莲和郑伟良在一次“最接近实战”的拉练中光荣的牺牲了,他们甚至还没有互诉衷肠,这朵爱情之花就凋零了.然而为了秉承军规,他们的陵墓被安排在陵园的两个角落,拉开了能够拉开的最远的距离.这是一个不尽人情的年代,对女兵从身体到心灵都是一种摧残.作者通过这个故事展现了女性自觉地追求自身价值与美好事物所遇到的重重障碍,这是一种对女性的渺杀.
  相对于肖玉莲的默默忍受,《阿里》中的女主人公游星则是大胆勇敢的.她渴望爱情,勇于追求爱情.当男兵们达成统一的共识,谁也不理睬高傲的她时,她感到万分的苦闷.而当伍光辉出现时,她的心为之一振,她为自己美好的爱情之花的盛开感到开心不已,她十分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感情,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当她夜晚与伍光辉出游被发现时,吉普车的车头朝向国境方向.她被判以叛国罪.这是任何一个人最不愿意背负的罪名,这是一种对人格的侮辱.高傲的游星却没有反抗,她缄默着.然而爱人的背叛使她跌入了绝望的谷底.她决定以死来证明自己的清白和捍卫自己爱情的尊严.她精细的打扮着自己,然后毅然决然的走向了狮泉河.死亡是她的自主选择,她以死表达了自己的反抗.背景和政治压力之下,游星的人格追求是那样的渺小,微乎其微.游星毁灭式的反抗是对父权社会的一种颠覆.
  在“昆仑”系列小说的叙事中,毕淑敏女性意识已“自觉”的显现.在绿色军营这一男权的天下,女兵们以或朦胧或决绝的态度呼唤着爱情,追求自己的幸福和美好的生活.这种精神气质体现了女性鲜活真实的生命意义.虽然这种女性意识只表现在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上,但毕淑敏对女性的关注,对女性人生的思考还是表现的淋漓尽致.
  2女性意识的深化
  20世纪90年代,毕淑敏从军营种回到了繁华的都市,她把创作目光投向了更广的天地.在这一时代,女性对自身的要求越来越高,她们迅速成长成为同男性一样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的不可或缺的群体,自立自强,积极参与社会竞争,实现自身的价值.女性的主体意识得以深化,使自己确立了更好的社会地位.毕淑敏说:“我们思考山岳和海洋,因为女性的生命和发展与自然密切相关.我们思考战争与和平,因为女性参与整个人类的文明进程.我们思考科学与技术,因为它是人类繁衍昌盛的必须和地球联络宇宙的信号.我们思考家庭和孩子,因为它是神圣的花园和晶莹的蓓蕾.我们思考自己的身体和灵魂,因为它是女性出发的锚地和翱翔的天弯.”这充分的体现了女性对自我的清醒认识,使得女性在现实生活中更加的被爱护和尊重.
  长篇小说《红处方》问世毕淑敏女性意识的成熟与深化.在这部小说中女主人公简方宁作为戒毒医院的院长,在生活与事业中独当一面,她一向镇定自若,从容不迫.她把全身心都投入到事业中.简方宁在工作中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她在得到同事和病人认同和尊敬的同时,又遭到隐君子庄羽的报复和陷害.她染上了“极品七”,想要摆脱这种毒品,只有切除大脑中控制情绪的神经蓝斑,这意味着她以后的生活工作不再有快乐和痛苦.但作为一个有自主能力的人,简方宁热爱生活和工作,她不允许自己变成那样,她认为“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是我们具备高尚的情感.”她为自己活得更精彩而活.她坚毅而果断的选择了自杀,她将自我意义置于一切之上.简方宁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人生价值,并为之付出生命.毕淑敏的这一书写,将一个“我只是为了我自己”的自主女性形象表现的活灵活现,是女性主体意识的深化,展现了时代女性的风采.
  作为女性,她一生中最大的光荣就是母亲这一天职.毕淑敏作为多年的儿科妇产科医生,总能感到母亲们在生死抉择之际不可理喻的母爱.在《生生不已》的创作中,毕淑敏把自己深切的生命体验融入其中,从母性出发,对乔先竹进行了浓墨重彩的书写.女儿———小甜的脑瘤好像一块巨石压在乔先竹的胸口,指望不上丈夫,乔先竹告诉自己必须要顶住要镇定.女儿的痛苦撕扯着乔先竹的心.当她从袁医生的口中得知只有再次怀孕才能拯救她的精神甚至是生命.她毫不犹豫地接受怀孕,她不顾医生的劝阻,冒险取出了已经融入体内的节育环.小生命的生长给乔先竹带来了希望,但对于她来说孕育新生命的过程也是她个体走向衰亡的过程.小生命的降临却带走了母亲的生命.
  乔先竹这种自我毁灭的人生价值是那样的伟大,她用自己的方式实现了作为母亲的人生价值.毕淑敏歌颂这种母爱的伟大与无私,侍女性主题意识在母爱中得到升华.
  3女性意识的超越
  毕淑敏女性意识的超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女性的关注,她不只是简单的关注女性的本身,更关注她们的心理.《拯救乳房》中作者把自己置于乳腺癌患者中间,面对她们从肉体到心灵上的变化,她采用心理干预,让她们重拾自信,战胜肿瘤,使她们的心理阳光普照.另一方面是毕淑敏对死亡也做出了明确的思考.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也是整个人类必须面对的问题.作者在《预约死亡》中对这一问题做出了深入的思考,把生命引入到另一个新的境界.
  结语
  毕淑敏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她站在女性主义的角度上,对女性的人生目标,生命价值作了全面的诠释.她歌颂女性,从对女性生命状态、生存方式及生命过程的思考到对女性尊严、生命延续等多方面思考都融入到他的创作中.这是她对创作的追求,也是她对生命和生活的主观体验和独特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