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耿的由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05/01 14:51:11
姓氏耿的由来姓氏耿的由来姓氏耿的由来耿姓在古代多以高阳(今属河北)为郡望,当代则以河北、河南、江苏、安徽、山东、山西、黑龙江、辽宁等省为主要居住区.历代名人,主要有汉太守耿夔、大司农耿寿昌、唐诗人耿湋

姓氏耿的由来
姓氏耿的由来

姓氏耿的由来
耿姓在古代多以高阳(今属河北)为郡望,当代则以河北、河南、江苏、安徽、山东、山西、黑龙江、辽宁等省为主要居住区.历代名人,主要有汉太守耿夔、大司农耿寿昌、唐诗人耿湋、宋名将耿京、清蕃王耿精忠、当代外交家耿飚等.
  关于古耿国的建立,最早的记载见于《尚书·商书·祖乙》中:“祖乙圯牗音yi牍于耿,作《祖乙》.”可惜《祖乙》的正文没有流传下来,只有上述作为《祖乙》序言的一句话,但尚书中的这一句话,首次将耿作为一个国都记载下来,其时代当在祖乙时期,即公元前14世纪.那么祖乙何许人
  也?原来黄帝的曾孙喾牗音ku牍,将他的儿子契牗音xie牍封于商,契当是商人的祖先,自契始经过14代传至成汤,成汤推翻夏朝建立了商朝,商朝从汤到纣经历了17代30个君王,祖乙是商朝的第7代第13个君王.
  关于商君祖乙的定都,《史记·殷本纪》中记载:“帝中丁迁于嗷牗音ao牍.河亶(音dan)甲居相.祖乙迁于邢牗音geng牍.”古代邢与耿同音,是否指一个地方,史学界仍有争议.但据耿氏家族流传下来的说法,邢与耿不是一个地方.相传祖乙迁至邢以后,就将国都定在那里,而将他的弟弟祖丙封于耿地,建立耿国并立祖丙为国君.后来的耿氏族人,尊祖丙为耿氏之祖,每年的腊月初五祖丙诞辰,供祭祖丙时摆设柿饼,当地方言柿饼近似于“思丙”,有追思祖丙的意思.柿饼中的上品又叫做耿饼,源于此.那么耿地在哪里呢?据《括地志》中记载:“绛州龙门县东南十二里耿城,故耿国也”.
  另据《国家地名词典、河津词目专辑》中记,距河津城关镇东南10公里的山王村,即是耿国国都所在地,古代俗名称帝王村,村北洞门楼所书“古耿名都”四字,数代不易.清初时因村中几近王姓,遂易名三王村,嘉庆年间为昭彰古迹,正名王村,民国年间称帝王村,解放后因此名有封建色彩,改名山王村.据说该村中宫、金库、暗地、城前、城后等古耿国遗址犹存.
  关于古耿国的灭亡,古文献中有明确的记载,司马迁在《史记·晋世家》中这样写道:“十六年,晋献公作二军.公将上军,太子申生将下军,赵夙御戎,毕万为右,伐灭霍、灭魏、灭耿.还为太子城曲沃,赐赵夙耿,赐毕万魏,以为大夫.”这一段明确记载了古耿国灭亡的时间是在晋献公十六年,即公元前661年.从殷商时期的祖丙立国到春秋时期耿国末代国君太乙的弃国归隐,古耿国共经历了商、周、春秋三个时期,先后共25代32位君侯,时间长达700余年.这与耿氏族人保存的《先祖君侯谱》中“君侯三十二,国运七
  百长”的记载是相符的.一个古代的诸侯小国,能够衍延生息如此长的时间,足以证明其先祖建立和治理耿国的业绩,同时也充分体现出耿氏先民的品格和智慧.
  我国汉族人的姓氏很多来自古代的诸侯国名,诸侯国消亡后国名作为地名和姓氏则长期保留下来,古耿国也不例外,当它消亡以后,耿就作为姓氏延续下来,凡现在的耿姓汉人,不论远近都应该是古耿国的传人,而河津则是耿氏后裔的根祖之地,我(指的是“耿秉强”)的临猗农村老家就是一个耿氏后裔的集聚地,整个村子里几乎全姓耿,据老辈人讲,我们村过去就有续修家谱的习惯,每隔几年就要续一次家谱,到文革前家谱资料摞起来足有半人高,人称“文献世家”,只可惜这些家谱资料在文革中作为宗族势力的典型,被当作阶级斗争的反面教材在全省范围内参观展览,至今下落不明,实感可悲可叹.
  起源一
  以地名为姓
  商代有君王名祖乙,祖乙继父河亶(DAN)甲,起初都城设在相地,即今河南省的
  内黄县境.因内黄县地处黄河下游,河水时有暴涨,河水一涨洪水泛滥,不仅大量庄园被冲毁,黎民百姓难得定居,生命财产时有淹没的危险,就连帝王都城也朝不保夕,商王祖乙为此整日锁眉不展,食寝不安,他身边的贤臣巫贤子早已估摸到祖乙王的心事,于是便直言不讳地向他启奏说:“君主之虑卑职早就洞察,无非是为都城之变迁而已!”祖乙王听了甚是欢心地说:“贤相既然了解,就该为朕出谋定夺.”巫贤大臣坦然应曰“闻说西有耿地,位汾阴,那儿一 则物阜民顺,二则非诸侯兵家瓜分之地,何不迁耿建都城.” 祖乙闻听后思谋良久,不久便下了一道通令,把都城一举从相地迁到耿地.即现在的山西河津市东南二十里的山王村.
  而后,次年,由于河患,祖乙由耿迁至邢以后,一部分商朝的公族没有跟随他南迁,仍然留在了耿地,而将他的弟弟祖丙封于耿地(今天的山西.河津.山王村一带),建立耿国并立祖丙为国君.耿国后人便以地名为姓 ,后来祖丙被尊奉为耿氏之祖,每年的腊月初五是祖丙诞辰,为纪念这位氏祖,摆设柿饼(“柿饼”一词在晋南发音:SI BING,有思念祖丙的意思 ).
  起源二
  以国为姓
  周朝建立后耿国灭亡,周室封同姓人再次于耿(今山西.河津.山王一带),重新建立耿国,是为姬姓耿国,春秋时(公元前661年),晋献公灭耿,原耿国公室后裔逃往他国,以国为姓,是为耿姓.
  后晋献公将耿地封给赵夙,赵氏后人也姓耿.
  起源三
  出自他族或他族改姓
  ① 清高丽人有耿姓,世居博川郡.
  ② 清满洲人有耿姓,世居沈阳.
  ③ 裕固族各尔格兹氏汉姓为耿.
  ④ 羌族耿家志(房名),后改姓耿.
  ⑤ 今满、蒙古、土家、锡伯等民族均有此姓.
  证据
  (补注):以下是证明耿姓来自山王的史书证据
  ①《山西通志》(卷八) 、《 河津县志》(光绪版)云:“河津古耿地,‘禹贡’冀州之域.历唐虞
  夏皆为甸服.商祖乙(公元前1525~前1507 年)自相迁此,为王都,凡七世.”
  ②《索隐》:“刑音耿”.近代,本亦作“耿”.今河东皮氏有耿乡.”
  ③《集韵》 三十九耿部,有“刑”字,云:“地名,通耿.”
  ④《路史.国名记》亦说“耿”即“刑”.这说明“祖乙迁于耿”一作“祖乙迁于刑”.二者为一地,即之:今河津山王一带.
  ⑤《河津县志·古篇》载:“耿都城在县东南二十里,汾水西迳耿乡城北,故殷都也.
  ⑥《通志?二六?以国为氏》记载:“耿氏,姬姓.商时侯国,鲁闵元年(公元前661年)为晋所灭.今河中龙门县南十二里耿城是.”
  ⑦《古今姓氏书辨证?三十九耿》记载:“耿氏,出自姬姓.侯伯之国,其地皮氏县东南耿乡是也.
  耿姓的得姓始祖非祖乙,而是祖丙,公元前1525年,商第十四代君王商祖乙只是将商都迁到了一个叫耿的地方,并没有建国,次年,由于河患,重新迁都,而将弟弟祖丙封于耿地,建立耿国,并立祖丙为国君.后来的耿氏族人,尊祖丙为耿氏之祖,为纪念这位氏祖,每年的腊月初五祖丙诞辰,供祭祖丙时摆设柿饼,将姓改做耿.
  耿姓逐渐散居于今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地.西汉时,耿姓人始崭露头角,其中以耿寿昌最为著名,他被赐爵关内侯,子孙遂留居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另有耿育、耿丰、耿昌、频阳(今陕西
  省富平)人耿定见诸史册.
  汉武帝时,迁徙郡国吏民豪杰到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东北),时巨鹿(今属河北省)耿姓一支以二千石官吏身份迁于该地.此支耿姓下传至东汉耿况时,耿姓历史上最为显赫的家族诞生了,其膝下六子:耿弇、耿舒、耿国、耿广、耿举、耿霸.在中兴汉室的战争中,个个军功显赫,威震四夷,而且其子孙后代,亦不遑多让,竞现于史.自光武中兴迄于汉末建安,此支家族出了大将军二人,将军九人,卿十三人,列侯十九人,娶皇家公主三人,嫁于皇家并贵为皇后一人,中郎将、抚羌校尉及刺史二千石数十百人.此支耿姓光芒四射,压倒了同时期的巨鹿宋子(今河北省赵州)人耿纯家族(其封东光侯,堂兄弟三人及子皆封侯,可谓一门五侯).东汉末期,此支耿姓几乎遭受灭顶之灾,耿国曾孙耿纪,被曹操诛灭三族,耿霸玄孙耿援亦被灭族,只存耿援孙耿弘一支.另耿纯起事时,率有宗族宾客两千多人,后其家族被留居蒲吾(今河北省灵寿西南).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耿姓人在河东、高阳、扶风等地繁衍得颇为兴盛,并在上述三地形成耿姓郡望.此际之耿姓也有徙居今江苏、安徽等江南之地者.宋元之际,耿姓在江南之地分布更广,但族小势微.明初,山西耿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河北、山东、北京、天津等地.明末,耿仲明由山东迁居辽东盖州马兰峪(今辽宁省盖县境内).清康乾年间及以后,冀、鲁、豫等地的耿姓伴随闯关东的风潮入迁东北三省.如今,耿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河北、河南、江苏、安徽、山东、山西、黑龙江、辽宁等多此姓,上述八省之耿姓约占全国汉族耿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七.耿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四十八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七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