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去玩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05/06 13:21:32
我想去玩我想去玩我想去玩灵渠又称湘桂运河,也称兴安运河.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中国和世界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兴安县境内,又称湘桂运河或兴安陡河.开凿於西元前214年(

我想去玩
我想去玩

我想去玩
灵渠 又称湘桂运河,也称兴安运河.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 境内. 中国和世界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兴安县境内,又称湘桂运河或兴安陡河.开凿於西元前214年(秦).横亘湘、桂边境的南岭山势散乱,湘江、漓江上源在此相距很近.兴安城附近分水岭为一列土岭,宽300500公尺,相对高度2030公尺,两河水位相差不到6公尺. 灵渠的工程主要包括铧嘴、大小天平石堤、南渠、北渠、陡门和秦堤.大小天平石堤起自兴安城东南龙王庙山下呈「人」字形,左为大天平石堤,伸向东岸与北渠口相接;右为小天平石堤,伸向西岸与南渠口相接.铧嘴位於「人」定形石堤前端,用石砌成,锐削如铧犁.铧嘴将湘江上游海洋河水分开,三分入漓,七分归湘.天平石堤顶部低于两侧河岸,枯水季节可以拦截全部江水入渠,泛期洪水又可越过堤顶,洩入湘江故道.南渠即人工开凿的运河,在湘江故道南,引湘水穿兴安城中,经始安水、灵河注入大榕江入漓.因海洋河已筑坝断流,又在湘江故道北开凿北渠,使湘漓通航.南渠、北渠是灵渠主体工程,总长34公里(包括始安水-灵河段)陡门为提高水位、束水通舟的设施,相当现代的船闸,主要建於河道较浅水流较急的地方.据记载明、清两代仍有陡门30多处.秦堤由小天平石堤终点至兴安县城上水门东岸,长2公里.灵渠的修建,联结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对岭南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有过很大促进作用.湘、桂间铁路和公路建成後,灵渠已被改造为以灌溉为主的渠道. 灵渠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桂林东北60公里处兴安县境内,是现存世界上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与四川都江堰、陕西郑国渠齐名,并称为“秦朝三大水利工程”. 郭沫若先生称为:“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 灵渠全长37公里,建成于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由铧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和陡门组成.灵渠设计科学,建造精巧.铧嘴将湘江水三七分流,其中三分水向南流入漓江,七分水向北汇入湘江,沟通了长江、珠江两大水系.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北方六国之后,又于公元前211年对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地区的百越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征服活动.秦军在战场上节节胜利,惟独在两广地区苦战三年,毫无建树,原来是因为广西的地形地貌导致运输补给供应不上.所以改善和保证交通补给成了这场战争的成败关键.秦始皇运筹帷幄,命令史禄劈山凿渠.史禄通过精确计算终于在兴安开凿了灵渠,奇迹般的把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连接了起来,使援兵和补给源源不断的运往前线,推动了战事的发展,最终把岭南的广大地区正式地划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图,为秦始皇统一中国起了重要的作用. 其后,汉代马援,唐代李渤、鱼孟威又继续主持修筑灵渠.灵渠南渠岸边的四贤祠内,至今还供奉着史禄和他们的塑像.灵渠在向世人展示着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吃苦耐劳精神的同时,也展示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智慧和无穷的创造力. 灵渠两岸风景优美,文物古迹众多,如状元桥、陡门、四贤祠、飞来石、铧嘴、大小天平、泄水天平和秦文化广场等景点,景区内还建有二战美国飞虎队遗迹纪念馆,现已成为桂林的旅游胜地. 作为世界最早的人工运河,灵渠曾经导引过无数南来北往的舟船,也曾有过无限的风光;它灌溉土地,济世济人、泽及天下达两千多年而不怠,也在无数人的心里留下了美好的记忆.今天,它安详得就像一位饱经风雨变化已无忧,见惯世道兴衰而不惊,安然避世于山野的隐者化身,从容淡泊于海阳山下,终日以清清流水为伴,任天上流云往来舒卷,岁月匆匆流逝一去不还. 兴安位于桂林的东北方,令无数人神往的漓江就发源于兴安县西北部的猫儿山.漓江就是由这片土地向南流淌,流向桂林,流向阳朔,流出了数百里如画如诗的青山碧水,滋养出一片流光溢彩的繁华.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那名扬天下的漓江中,就有通过灵渠注入的碧水清流.与桂林山水胜境的繁华、热闹相比,古老的灵渠确实就显得有些沉寂、落寞,很有点风光不再的味道. 但是,灵渠的魅力绝不需要依靠热闹来体现,灵渠的价值和吸引力也并不以游客多少来衡量.它在经过了两千多年的风雨岁月,经历了众多的朝代更迭之后,仍在沉静中释放令人无法抗拒的力量,使走近它的人变得心境平和,甚至有了那种进入圣地般虔诚的心态. 海阳河是北去湘江的上游,原本与相距不远、向南流去的漓江擦肩而过,天生各属于两个老死不相往来的水系.公元前214年,秦朝在统一南方各地的征战中,为了便于军队向南推进和粮草、装备的运输,秦军在并不长的时间里,完成了灵渠水利枢纽的建设.通过铧嘴分流的海阳河水,滚滚流向被称为大小天平的水坝,经拦蓄而提升的流水分别导入连接湘漓两江的运河———总长三十七公里的南渠和北渠,实现了引湘入漓,沟通航道的目标,最终达到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的连接,成为人类水利史上充满智慧光彩的一笔.随着灵渠的开通,湘江与漓江的水运航道衔接起来,存在于中原和百越之间的天然阻碍被潺潺流水所化解.两个天然相隔的地域,两个本来并不相通的世界,让一段悠悠流水轻巧地系在了一起,从此再也无法分离.在舟楫的往来中,社会政治的分水岭不复存在,中央政府政令的传递可以畅流而行,南北两地的货物得以互通有无,中原与百越之地的文化、经济得以相互交融.更为重要的是灵渠的开通,极大地促进了两地各族人民心理隔阂的消解,使华夏民族的精神血脉流淌得更加圆融舒畅,更加雄浑有力. 今天看来,灵渠水利枢纽工程虽然简单,但所有设计和施工的参与者忠诚守责,精细严谨地开好每一块石料,接好每一道石缝,才使枢纽的每一个细节都经得起长期风雨的侵袭、流水的冲击,才会屹立两千多年而不朽. 灵渠能够保存到现在,除了它自身的坚固之外,显然还与一代代人对它的精心保护分不开.灵渠上的陡门,或称为斗门,是世界上最早的船闸,是灵渠上又一个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惊世之作,它对世界水利航运发展有过重大的影响.无论在历朝历代管理灵渠的官员眼里,还是在世代生活于灵渠边的平常百姓心中,都清楚它不可替代的价值,知道它对于国家政治和个人生活的重要意义,不管是于公于私,还是出于责任或良心,大家都把竭心尽力地管理和爱护灵渠,当成天经地义的事情.在南陡阁边,我遇到一位叫赵世林的老人,是县邮电局的退休职工,多年来一直心忧灵渠的保存,义务倾心宣传灵渠,希望以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灵渠、认识灵渠,从而达到保护灵渠的目的.在兴安,不少与灵渠有关的传说和故事,还有许多历代诗客文人的吟诵灵渠的篇章,至今仍然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正是有了这样的人文环境,有了深厚的情感的支撑,灵渠才得以经千年风雨而不衰,并不断发挥自己的作用,显示出自己非凡的生命力. 有人用“北有长城,南有灵渠”的说法来证明它的历史地位,但两者的气质是不同的.在长城的雄壮和险峻中,透露出拒敌千里的冷漠;在灵渠的宁静与从容里,洋溢着沟通心灵的温情.如果长城会令人想到金戈铁马的征战,想到烽火连天的岁月,灵渠则会使人更加向往与自然和谐相处,在青山绿水间守持自己的天地,拥有自己的价值. 在这里我感觉到:岁月有情,灵渠无价.